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流行性淋巴管炎又称假性皮疽(Pseudofarcy),是由皮疽组织胞浆菌引起马属动物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创伤性的传染病.首次报道见于14世纪,19世纪中期已广泛流行于地中海地区,但在非洲流行最严重,故有非洲鼻疽之称.  相似文献   
2.
概况:花溪奶牛基地2000年至2005年lO月,年均奶牛600头,先后发生淋巴管炎8头。治愈7头,占发病牛只的87.5%。淘汰1头,占发病牛只的12.5%。根据以上数据显示,奶牛淋巴管炎给农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笔者对基地奶牛发生淋巴管炎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诊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含有胺鲜酯或复硝酚钠的3%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出苗率和生长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盆栽法,研究了3种用量(2、4、8 g/kg种子)的3%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戊唑醇.0.5%胺鲜酯悬浮种衣剂、3%戊唑醇.0.5%复硝酚钠悬浮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萌发率和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含有0.5%胺鲜酯或0.5%复硝酚钠的3%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在2~8 g/kg种子浓度范围内对玉米出苗率无影响,而不含有任何生长调节剂的3%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出苗率有抑制作用;播后15 d,含有0.5%复硝酚钠的3%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幼苗根长和侧根数的刺激生长作用突出;播后21 d,含有0.5%胺鲜酯的3%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幼苗根长和侧根数的刺激生长作用突出。[结论]不同的生长调节剂对玉米幼苗刺激生长作用的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室内采用盆栽法研究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加水拌种之后对小麦种子的安全性及对蚜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药量的增加,小麦的出苗率、侧根数和株高降低,但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且随药量的增加对蚜虫的防治效果提高,播后45d内,用量ω=5%~6%范围内蚜虫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烯啶·吡蚜酮80%加水拌种对小麦种子安全,可延长其对蚜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土柱淋溶方法,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养分缓释及其对土壤中钾元素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壤中,有机复合肥和腐殖酸肥料处理的淋出液中钾浓度、钾积累淋出量、钾淋出率均明显高于普通肥料,并且腐殖酸肥料处理要高于有机复合肥处理;在30~60 cm土壤中,各处理的淋出液中钾浓度、钾积累淋出量没有明显差异;在60~90 cm土壤中,普通肥料处理的淋出液中钾浓度高于腐殖酸肥料和有机复合肥,腐殖酸肥料和有机复合肥淋溶液中钾浓度基本与空白处理相当;普通肥料钾积累淋出量及钾淋出率明显高于有机复合肥和腐殖酸肥料处理.试验末期0~30 cm土壤中有机复合肥和腐殖酸肥料处理的钾含量均明显高于普通肥料处理,其他土层各处理钾含量差异不明显.可见,腐殖酸肥料及有机复合肥对钾的释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钾养分的释放起到明显的缓效释放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