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机器人底盘田间适应性和行驶稳定性,面向我国山东地区小麦表型信息获取作业场景,设计了一种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的农业机器人底盘。根据小麦种植农艺需求和行驶地形环境,确定了底盘总体布局方案和主要技术参数。分别开展了底盘驱动部件、转向部件以及摆臂平衡部件设计,并进行了参数校核和元件选型。建立了关键部件ANSYS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了摆臂平衡机构的应力形变分析和车架振动模态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摆臂平衡机构的强度和刚度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车架能够有效避免因地形激励产生的共振。建立底盘ADAMS动力学仿真模型,分别进行纵向、横向稳定性分析和单侧凸起、凹坑越障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底盘横纵向稳定性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摆臂平衡机构能够有效补偿单侧障碍造成的质心高度变化,提高了底盘的行驶稳定性。田间试验表明,机器人底盘具有良好的行驶性能,硬质地面直线行驶平均偏驶率为0.51%,田间地面平均偏驶率为1.13%。原地转向中心点偏移量为3.1mm,阿克曼转向最小转向半径为1.125mm。纵向翻倾角为34°,横向翻倾角为28°。单侧越障最大高度为160mm,单侧跨坑最大深度为160mm。  相似文献   
3.
新麦26、郑麦366是汝州市优质小麦生产的主导品种。本文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开展播量试验示范,以期找出优质小麦最佳播量,为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实现节本增效、优质、高产、高效奠定基础。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参试优质小麦品种有郑麦366、新麦26。(二)试验地点试验于2019年在温泉镇园欣轩家庭农场进行,前茬作物为玉米,供试土壤质地为砂姜黑土,土壤肥力中上等,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为2.03%.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现有农田喷药机的定量施药方式,设计了一套基于模糊PI控制的变量施药系统。该系统采用多传感器实时采集喷药机车速、流量、压力等参数,并以此为控制依据,通过改变比例阀开度实时调整管道内药液流量,同时控制多组喷头的开闭。该系统采用主路流量调节方案,5组开关电磁阀控制多组喷头。喷药机喷头流量控制试验与田间喷药试验结果表明,单个喷头流量误差<2.5%,模糊PI控制优于传统PI控制,田间喷药误差<2.2%。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紫花苜蓿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将96只健康无病,初始体重为(47.50±2.18)kg的育肥期小尾寒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各组粗饲料中玉米秸秆和紫花苜蓿草粉的比例分别为3∶0(对照组)、2∶1(试验I组)、1∶2(试验II组)、0∶3(试验III组),试验为期30?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I组料重比显著降低9.19%(P <0.05),试验II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22.98%、9.82%(P <0.05),且料重比显著降低10.70%(P <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I组干物质和钙消化率显著提高(P <0.05),试验II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钙消化率显著提高(P <0.05),试验III组干物质和钙消化率显著提高(P <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I组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降低(P <0.05),试验II组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降低(P <0.05),试验III组蒸煮损失显著降低(P <0.05)。结论...  相似文献   
6.
犊牛胃肠炎是犊牛的常见疾病,是犊牛胃肠黏膜及黏膜下深层组织的炎症病变,该病四季皆可发生,如果养殖户对饲养要求不严,饲养管理不当,极易发生此病,该病发生后随着病情的发展炎症由黏膜层逐步向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层发展,造成黏膜出血、水肿至到化脓坏死。形成功能性障碍和自体中毒症状,该病病势凶猛,死亡率高,如果发病会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疾病危害性大、蔓延速度快,是制约猪养殖产业长效发展、影响猪养殖收益的主要原因之一,干扰素的应用是防治病毒性疾病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从三点入手,就猪病毒性疾病中干扰素的应用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就牛羊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症状进行了具体的介绍,提出了其有效的预防以及治疗措施,希望能够为牛羊瘤胃酸中毒的防治提供参考以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目前农村现状,分析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从三方面提出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途径:一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拓展农业内部就业空间;二是促进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的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