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在灵山县沙坪镇开展Y两优一号超级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施用可以促进禾苗返青快、分蘖快,单位面积有效穗明显增多,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10.5%~20.5%;增效955.7~2 555.7元/hm2。N、P、K用量相同时,N、K肥按"基肥N46%K40%+蘖肥N39%K30%+穗肥N15%K30%"配比施用,产量最高达9 600kg/hm2,比"基肥N46%K40%+蘖肥N54%K60%"增产9.1%,利润提高10%,产投比提高0.59。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钦州市荔枝产区29个自然村的实地调研,分析了钦州市荔枝生产经营及效益情况。结果表明,钦州市荔枝完全失管的面积比例达到26.9%,半失管理的占18.6%。在正常管理状态下,桂味的丰产稳产性好,收益最好;然后是鸡嘴荔、贵妃红和妃子笑;钦州红荔效益一般;大宗品种黑叶、三月红、禾荔价格下滑,综合效益逐年降低,失管最严重;灵山香荔"大小年"严重,收益不稳定。为提高荔枝生产经营效益,应选择合适的品种,加强果园管理,提升果农管理技能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通过火龙果间套作豆科作物试验综合比较火龙果套种毛豆(华夏3号)和四季豆(立农8号)的火龙果产量、品质、套种作物的产量、综合经济效益及杂草防除效果,探索火龙果园套种豆科作物模式。结果表明:套种毛豆华夏3号对火龙果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要略高于套种四季豆,但套种四季豆立农8号的火龙果糖度、豆荚产量、还田植株鲜重、降低杂草危害等方面指标要优于套种毛豆。生产者可根据自己实际生产需要灵活选择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螺旋环剥是荔枝控梢促花重要技术措施,措施的应用与产地、品种、树势、气候和管理水平等密切相关,调查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供生产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5.
芭田植物营养套餐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科学施肥技术。它以“缺啥,补啥,吃好不浪费,吃好人健康”的科学施肥理念为指导,针对酸性土壤和香蕉作物需肥特点的需求,在大量元素之外采用先进的螯合技术为肥料配入了钙、镁、硫、硼等多种中微量元素,补给了酸性土壤和香蕉作物中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的营养成分,可以促进香蕉作物长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7.
为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利用晚稻收获后的冬闲田种植辣椒,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在选择适合广西当地栽培的螺丝形辣椒品种的基础上,通过种子处理、苗期加强管理等培育壮苗,并采取覆盖银灰色地膜措施合理密植,结合整地中耕、科学排灌、及时追肥等有利措施,获得高产,于4月中旬采收销售,方能获得较高收益。  相似文献   
8.
果园生草栽培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及经济效益,结合钦州市气候条件及火龙果生产情况,总结火龙果草生栽培的优点及几种适宜火龙果草生栽培的技术,以期指导火龙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石硖龙眼密闭果园树冠结构特征。[方法]对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张黄镇福山村委大岭村石硖龙眼成年树树冠结构进行调查,了解石硖龙眼成年树失管后密闭果园树冠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有关参数。[结果]株行距4.36 m×5.62 m,树高3.50~5.40 m,平均4.76 m;树冠高3.14 m;株向冠幅6.82 m,行向冠幅6.03 m;株间平均交叉长度为2.46 m,行间平均交叉长度0.41 m;单株树冠形状为圆头形,同一行植株的绿叶层连成一整体,形成"树篱形"结构;主干1条,离地面10 cm处主干平均周径为72.4 cm,主枝2~4条,主枝平均周径为65.4 cm;分枝级数平均13.2级;绿叶层体积15.77 m3,内膛光秃体积7.84 m3;内膛相对光强12.7%,株间相对光照18.6%;叶幕覆盖率为73.96%,果园的叶平面密度13.31,叶面积系数11.60,冠高率48.87%,生产容积系数66.79%。[结论]该研究为失管低产的密闭龙眼果园进一步开展树冠整形、密闭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在灵山县三隆镇横岗村种植珍珠番石榴2 hm2,采用种植高接优级壮苗,合理密植,整形修剪,果实套袋,科学施肥料等技术,获得早结丰产的效益。该文对其早结丰产栽培技术措施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