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畜牧兽医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成都市动物园有2只梅花鹿及1只毛冠鹿突然相继死亡,无明显临床症状,经微生物学鉴定,确诊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致死。  相似文献   
2.
抢救经过:大熊猫苏苏,雌性,6岁,约70公斤。1987年3月28日下午3时许,因抽血检查,肌注氯胺酮200mg、隆朋(Rom-pum)20mg,不足1分钟即倒下,3分钟左右呼吸停止,当即人工挤压胸部进行人工呼吸,同时使用呼吸兴奋剂。在18时35分出现第一次自主呼吸,以后呼吸每3—8分钟一次,其间心率维持在80次/分左右,肛温35℃。20时30分试行气管插管,因咬合太紧,未成功。21时再次气管内插管成功,随即以高频通气(通气频率110—180次/分,  相似文献   
3.
肠结石主要发生在马的大肠,为一种有核心的轮状结构的硬石样形成物。肠结石在马发生较少,因此民间称之为“马宝”。在动物园饲养的马属动物中,有关肠结石从未有报道。现将我园饲养的一只粗纹斑马发生肠结石,通过治疗排出体外经过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4.
东北虎缺钙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四川成都动物园的两只东北虎4月龄时(体重14到15kg)突然患病。病虎不愿活动,喜卧,前后肢交替出现跛行,经长途运输后双后肢不能站立,只能拖行。其双后肢及关节较为敏感,关切轻度肿大;被毛粗乱、无光泽;便秘,连续5d食欲正常,却未排便;腰荐部略下陷。2临床检查及诊断静脉采血,进行血液常规及生理生化检查,结果见表1。两只东北虎体温为38.0℃~38.5℃,心率为100次/min。根据血液常规及生理生化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缺钙。3治疗3.1补钙治疗10%葡萄糖酸钙10m…  相似文献   
5.
2003年11月27日,成都动物园一亚洲象“先奈”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废绝,腹痛,腹部胀大等症状,次日开始出现腹泻。细菌培养和鉴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经治疗后痊愈。下面就该大象发病及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圈养山魈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SysmexF820血球计数仪和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成都市动物园圈养的23只山魈的89个血液样本的45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魈血液常规值RBC、HGB、HCT及生化值BUN雄性高于雌性,生化值LDH、HBDH雄性低于雌性,其他项目山魈雌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成年与非成年山魈测定值比较中,血液常规值RBC、WBC、HGB、HCT、PLT、LYMPH%、LYMPH#及生化值ALB、A/G、Tb、Ib、ALP、Ck、LDH、HBDH、Ca、P、γGGT、K成体低于非成年山魈,而血液常规MO GR%及生化值GLB、Db、BUN、Cr、GLU成年高于非成体,其他项目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佳灵三特-CA(Closantel sodium)以3-10mg/kg剂量对亚洲象、长颈鹿、河马等28种草食动物做了驱虫试验。结果表明:在5-10mg/kg剂量时,草食动物的片形吸虫卵、前后盘吸虫卵及线虫卵转阴率分别为100%(23/23)、98.46%(64/65)、97.80%(89/91);3mg/kg剂量不能驱动亚洲象的片吸虫。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慢性胃肠炎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9例大熊猫慢性胃肠炎病及其继发病的发病机理和发病特点,采用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的治疗方法,收到了较好效果。有5只完全恢复了健康,3只有明显疗效。并对患病大熊猎作了血液学检查,与健康大熊猫的肠道菌群、毛发微量元素的测试、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患病大熊猫的电解质水平普遍偏低,血清蛋白较低,白细胞水平大多处于正常范围,在患慢性胃肠炎病大熊猫粪便中未检出肠道病原菌,其双歧杆菌的检出率和数量明显低于健康大熊猫。毛发中Cu、Zn、Mn等元素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大熊猫的水平,初步提出了大熊猫慢性胃肠炎病及其继发病的综合预防与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