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OPPV)感染山羊后可生产琼扩抗体.用OPP抗体阳性山羊的肺脏、肝脏分离物在绵羊胎肺细胞上连续培养传代,可出现以多核巨细胞为特征的细胞病变.用其培养物制备的琼扩抗原与抗OPPV标准阳性血清呈阳性反应,与抗马传贫病毒、牛白血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大多散在细胞外及胞浆空胞中,以出芽方式增殖,病毒呈球多,直径80~120nm.用OPPV感染山羊的肝脏分离培养物复归山羊,2个月后4只山羊琼扩抗体全部阳转.  相似文献   
2.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对绵羊进行性肺炎诊断的研究表明,这两种诊断方法的特异性是强的,用以对采自于四川凉山州罗吉山羊场的108份血清进行检查,其共同阳性或疑似的有17份。阳性羊均是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进口的“边区来斯特”种羊及其后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了内蒙呼盟地区的绵羊血清135份,阳性有7份.由此证明,我国确有绵羊进行性肺炎病的存在,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凉山州螺吉山种畜场是承担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培育48~50支纱半细毛羊新品种的基地。该场现有种羊1286只,品种为“边区菜斯特”(简称边莱羊)、美利奴、林肯以及它们的杂交后代羊。长期以来,在边莱羊及其杂交后代羊中发生一种“烂肺子病,”治疗无效,死亡甚多。有两群引进的纯种边莱羊共108只,在1986~1987两年中,  相似文献   
4.
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OPPv)在驴胎皮肤细胞(D细胞)上连续传代培养至60代。随着代次的增加,以多核巨细胞为特征的细胞病变可提前至接毒后2~3天出现.至5~6天时大部分贴壁细胞脱落,病毒滴度达到高峰(7.25TC1D_(59)/0.1ml)。高代次的传代细胞毒经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80~120nm,大多散在或以聚堆的形式分布在细胞外,环境在胞浆膜可以见到出芽增殖的病毒粒子.以绵羊进行性肺炎驴胎皮肤细胞毒(OPPDV)接种绵羊,可产生沉淀抗体。  相似文献   
5.
关于梅地/维斯纳病毒的理化特性及其在病毒分类学上的位置都已阐明,但对本病毒的形态及形态发生,研究得较少。因此,我们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梅地维斯纳病毒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毒:梅地/维斯纳病毒感染羊胎肺组织培养细胞的第八天培养物由本所第六研究室提供。二、方法:将感染梅地/维斯纳病毒的  相似文献   
6.
按照现行《规程》加以改良制备的绵羊进行性炎琼脂扩散冻干抗原物理性状呈乳白色海绵状,稀释后为无色稍混浊的液体。冻干抗原的血清学特异性及冻干抗原滴度与《规程》抗原一致,37℃可保存60天,20~25℃可保存120天。生产冻干抗原的工艺流程简便,适于大批量生产,可代替现行《规程》抗原作用。  相似文献   
7.
将马传贫弱毒在LP、LL和LX继代细胞上培养传代,获得三株传代毒——LPV、LLV和LXV。传代毒对继代细胞能有规律地引起细胞病变;在电镜下,可见大量的典型马传贫病毒粒子以出芽方式成熟;经用补体结合(CF)反应、免疫扩散(ID)反应、免疫荧光(IF)抗体及ELISA等方法检测,传代毒随传代次数的增加,其对细胞的感染性也规律的增强;第5代和第10代传代毒对驴白细胞的TCID_(60)分别为5.5和6.5。将LPV、LLV和LXV传代毒接种健康马,临床观察293天,未见异常;接种后21天,感染马100%出现CF和ID抗体;攻击马传贫强毒后,分别保护4/4、3/4和2/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