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6篇
  11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多时相双极化SAR数据的作物种植面积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及时准确地获取农作物的空间分布信息和种植面积,在农业生产管理与农业政策的制定等斱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多时相Sentinel-1A影像(4月17日、5月5日、6月16日、7月22日、8月27日、9月2日)为主要数据源,根据研究区作物的物候特征,提取棉花、玉米和果树在不同生长期的后向散射系数(Sigma)和归一化后向散射系数(Gamma)。通过对作物不同极化、不同时相后向散射系数的统计,建立散射特征时序变化曲线,幵分析其特征。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3种分类斱法对研究区的主要农作物迚行分类识别以及种植面积提取,幵对分类结果对比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 1)棉花的后向散射系数在6月现蕾期和7月开花期明显上升,8月仹达最高值,变化特征最明显,易与其他作物区分;玉米和果树的后向散射系数在9月仹与其他地物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2)相较于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的分类效果最好,总体精度达88.97%。其中,对棉花和果园的分类精度为90.88%和93.17%,对玉米的分类效果最差,仅有71.6%。综上所述,多时相双极化SAR数据在不同类型作物的识别及面积提取斱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应用SPA菌体花环法检测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感染SPF雏鸡外周血液T、B淋巴细胞数量动态变化。结果发现,1日龄SPF雏鸡感染REV后7~49d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数量,14~49dB淋巴细胞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感染REV的SPF雏鸡外周血液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均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温度、相对湿度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越冬幼虫化蛹及羽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饱和盐溶液法研究不同温、湿度梯度下,新疆南北疆2个代表性玉米螟地理种群越冬幼虫化蛹和羽化的响应。【结果】越冬代玉米螟幼虫随着环境温(相对湿度)的增高(增大)化蛹、羽化进度随之缩短且差异显著(P<0.05)。较其他环境,28℃和75%RH,南疆种群、北疆种群玉米螟化蛹历期最短依次为(15.24%±3.02%)、(14.11%±2.64%)和(21.45%±2.54%)、(18.27%±1.96%),化蛹率和羽化率均最高分别为(90.12%、96.33%)和(76.22%±5.45%)、(74.12%±6.01%),(68.13%±3.77%)、(64.39%±4.72%)。【结论】温度、相对湿度是影响玉米螟化蛹和继后发育(羽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新疆南疆种群、北疆种群越冬代老熟幼虫随着温度、相对湿度的升高化蛹和继后发育(羽化)的发生期呈“前移”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浸提液对常用替代牧草高羊茅、早熟禾、黑麦草、披碱草,以及对苜蓿、葵花、玉米、小麦、甜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筛选对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具有防控效果的替代植物以及最佳混种方式。【方法】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豚草和三裂叶豚草浸提液对供试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盆栽竞争试验,运用DeWit取代试验研究法,设置牧草和入侵杂草5种混种方式,混种比例分别为1∶1、1∶2、1∶3、2∶1、3∶1,研究黑麦草、披碱草和高羊茅与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竞争效应,分析3种牧草对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替代控制潜力。【结果】 随着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浸提液浓度的增加,4种常用替代牧草种子和新源县5种主要作物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化感效应指数均下降。5种混种密度下,黑麦草、高羊茅与三裂叶豚草混种比例为3∶1时,三裂叶豚草的竞争平衡指数分别为(-0.505 1±0.301 5)、(-0.757 6±0.265 88)均显著小于0(P<0.05);黑麦草、高羊茅与豚草混种比例为1:3时豚草竞争平衡指数分别为(-0.955 8±0.518 08)、(-2.049 7±0.178 55)均显著小于0(P<0.05)。【结论】 豚草和三裂叶豚草浸提液对供试种子萌发具有化感抑制作用;且浸提液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同时叶部化感抑制作用大于根部。三裂叶豚草对四种牧草种子萌发的化感抑制作用大于豚草。黑麦草和高羊茅可以作为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替代植物。黑麦草和高羊茅防治三裂叶豚草时建议播种比例为3∶1;防治豚草时建议播种比例为1∶3。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发生密度较大时其化感抑制作用越强,影响牧草萌发生长,应适当加大替代牧草播种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绿洲区不同灌溉方式及灌溉量对苜蓿田土壤盐分空间分布及运移的影响,在苜蓿生长第2年设滴灌和漫灌2种灌溉方式,每种灌溉方式设3个灌溉梯度,对土壤电导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及灌水次数的增加,整个苜蓿生育期内土壤盐分含量呈波动式递减的变化趋势。滴灌方式下0~40 cm 土层、漫灌方式下0~30 cm 土层在灌溉后土壤处于脱盐状态;滴灌方式下在50~60 cm 土层、漫灌方式下在40~60 cm土层土壤处于积盐状态。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随灌水量的增加,2种灌溉方式下土壤盐分峰值位均呈下移趋势,灌溉后土壤盐分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盐分主要集中于土壤40~60 cm 土层,且滴灌方式下的“驱盐”效果要好于漫灌。在考虑成本、产出等综合经济效益时,当灌水量达到某种定额(滴灌下3000 m3/hm2,苜蓿干草产量为1406 kg/667 m2,漫灌下5250 m3/hm2,其干草产量为1504 kg/667 m2)后即可达到最佳的“驱盐”及高产效果,在绿洲区苜蓿田过多的灌溉量只会导致水资源的更多浪费。对绿洲区盐渍化较重的农田进行灌溉时,应尽量选取合理的灌溉制度及适宜的灌水量,以达到土壤盐分淋洗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新疆乌鲁木齐南山八一林场地衣生态地理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色反应(CT)、微量结晶 (MCT)和薄层色谱 (TLC)等方法,分析乌鲁木齐南山八一林场地衣的物种组成及生态地理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南山八一林场地衣资源较为丰富,共有7目、23科、51属、114种、9变型、9变种。含5种以上的大科共有7个,占总科数的30.43%,分别包括本地区50.98%的属和68.42%的种。地衣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2类, 包括欧亚-北美成分(39.47%) 、北半球广布成分(13.16%) 、中国特有成分(12.28%)和世界广布成分(10.53%)。该地区地衣种类与北美、欧洲等地在地衣区系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并具有明显的中国特有种类。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香梨不同部位的抗寒能力与抗氧酶活性是否具有相关性,以库尔勒香梨为材料,测定不同部位越冬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不同部位在越冬过程中体内SOD,POD,CAT活性有明显的变化。SOD活性变化总体规律都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不同部位之间的SOD活性没有明显差异;各部位的SOD活性不同月份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在最为寒冷的1月份达到最高值,其中休眠芽的活性为最高。POD活性随温度的逐渐升高而上升,3月份达到最高,其中主干阳面和阴面的POD活性高于其他部位。阳面和阴面CAT活性随温度的提高而回升,2月份最低,休眠芽和枝条CAT活性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饲料玉米(Zea mays)为原料,采用绿叶汁发酵液1.0%、1.5%、2.0%作青贮添加剂,并与传统青贮工艺添加1%、3% NaCl做比较,在实验室条件下贮藏60 d。测定其青贮品质(包括微生物群落结构、pH值、粗蛋白、干物质、纤维素含量、有机酸含量)及体外消化率,并与传统青贮工艺做比较。结果显示,添加绿叶汁发酵液可以明显改善青贮品质,pH值显著降低,干物质、粗蛋白及有机酸含量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经体外消化试验可知,与对照相比,添加绿叶汁发酵液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消化率。  相似文献   
9.
建立拖拉机污染物排放清单在分析、评价和制定农业机械化生产排放治理措施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基于车载排放测试系统进行拖拉机实际工况排放试验,并测度基于油耗的排放因子,结合《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估算方法》建立20082019年新疆66个县域非道路移动农用拖拉机排放PM、HC、NOx和CO等污染物清单,并对其演变态势进行分...  相似文献   
10.
Vegetation fractional coverage(VFC)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describe and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system.The vegetation index is widely used to monitor vegetation coverage in the field of remote sensing(RS).In this paper,the author conducted a case study of the delta oasis of Weigan and Kuqa rivers,which is a typical saline area in the Tarim River Watershed.The current study was based on the TM/ETM+ images of 1989,2001,and 2006,and supported b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spatial analysis,vegetation index,and dimidiate pixel model.In addition,VBSI(vegetation,bare soil and shadow indices) suitable for TM/ETM+ images,constructed with FCD(forest canopy density) model principle and put forward by ITTO(International Tropical Timber Organization),was used,and it was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VFC.The estimation accuracy was later proven to be up to 83.52%.Further,the study analyzed and appraised the changes in vegetation patterns and revealed a pattern of spatial change in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of the study area by producing the map of VFC levels in the delta oasis.Forest,grassland,and farmland were the three main land-use types with high and extremely-high coverage,and the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vegetation.The forest area determined the changes of the coverage area,whereas the other two land types affected the directions of change.Therefore,planting trees,protecting grasslands,reclaiming farmlands,and controlling unused lands should be included in a long-term program because of their importance in keeping regional vegetation coverage.Finally,the dynamic variation of VFC in the study area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quantit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rendered by plant cover digital images to deeply analyze the reason behind the vari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