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林业   152篇
农学   148篇
基础科学   94篇
  181篇
综合类   330篇
农作物   109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141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9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6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7年   1篇
  1931年   1篇
  1928年   3篇
  1924年   1篇
  19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茶树种质资源抗茶云纹叶枯病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云纹叶枯病(Guignardia camelliae,无性时代为Colletotrichum camelliae)在我国各产茶省(区)均有发生和为害。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有过报导,但对茶树种质资源的抗病性研究报导甚少,本文简要报道30份茶种质资源抗茶云纹叶枯病的鉴定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苹果酸处理水稻种子对秧苗根系及抗寒性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种子经苹果酸处理后,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均有提高。其幼苗根系发达,根/茎叶比重增加。幼苗经5C冷处理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虽表现出下降,但明显高于对照。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比对照为低。苹果酸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稻秧苗素质及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4年8个蚕期利用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第转育改良组配成的7对雄蚕杂交组合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雄蚕杂交种具有食桑省、叶丝转化率高、能够大幅度提高蚕出丝率、茧丝质量优异等优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对于改造提升传统蚕丝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瓜全雌性基因连锁的AFLP和SCAR分子标记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本研究以全雌品种‘戴多星’自交系和弱雌品种‘北京截头’自交系为双亲杂交获得F1 ,然后得到F2 性型分离群体, 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 构建全雌和弱雌两个基因池, 筛选了64对AFLP选择性引物EcoR I-NN +Mse I-NNN组合, 发现EcoR I-TG +Mse I-CAC引物组合在全雌基因池中扩增出一条分子量为234 bp的特异带。经F2 代单株验证, 该特异条带能在全雌单株中稳定出现。以MAP MAKER (Version 310) 软件分析, 该标记与全雌性位点的连锁距离在617 cM。命名该连锁标记为TG/CAC234。将该特异条带回收、克隆、测序, 设计特异SCAR引物, 再对F2 代单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仅在全雌单株中扩增出1条分子量为166 bp 的特异带, 表明已成功地将与黄瓜全雌性连锁的AFLP标记转化为操作简便、表现稳定的SCAR标记, 该标记命名为SA166。  相似文献   
5.
抗病虫育种已成为许多苹果生产国苹果育种的主要目标.选育抗病虫苹果新品种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满足生产绿色果品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环保呼声渐高,苹果抗病虫育种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我国苹果抗病虫育种研究甚少,仅在方法上进行一些探索,本文概述苹果抗病虫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6.
7.
犬胚胎移植手术路径研究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犬胚胎移植手术路径的确定是移植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们选择了12例自然发情的母犬,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每组6头。通过生物检测镜确定排卵时间,用腹腔镜观察卵巢黄体发育情况,同时于交配后第9、11、13天剖腹探查,确定冲卵时间。结果于交配后第11天冲洗供体犬左侧子宫角,保留右侧子宫角的两例犬受孕,移植给2头受体犬左侧子宫角。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在茭白上的钻蛀行为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二化螟在茭白植株上的转移、钻蛀和产卵行为以及取食选择性,并根据其行为特性,制订合理的药剂喷施方法.结果表明,二化螟90%以上的卵产在茭白的叶片上,其余部分产在叶鞘上.产卵的主要叶位是心叶、倒一叶和倒二叶.超过50%的卵块集中在叶片距叶枕0~60cm的部位.幼虫孵化后,蚁螟蛀入的部位一般在叶枕以下的叶鞘内侧,多集中于倒四、倒五叶鞘.2龄后开始钻蛀内侧叶鞘,并蛀入茭白茎的内芯,二化螟幼虫在茭白植株上通常从叶片转移到叶鞘进行钻蛀危害.幼虫嗜食茭白茎部,其次为茭白果肉和叶鞘,对叶片几乎不取食.使用叶鞘喷施杀虫可达到对茭白进行全株喷雾同样的防治效果,并可节省40%~50%的用药量,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
Biochar addition can expand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stock and has potential ability in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Also, some incubation experiments have shown that biochar can increase soil inorganic carbon (SIC) contents. However, there is no direct evidence for this from the field experiment. In order to make up the sparseness of available data resulting from the long‐term effect of biochar amendment on soil carbon fractions, here we detected the contents and stocks of the bulk SIC and SOC fractions based on a 10‐year field experiment of consecutive biochar applic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There are three biochar treatments as no‐biochar (control), and biochar application at 4.5 Mg ha?1 year?1 (B4.5) and 9.0 Mg ha?1 year?1 (B9.0),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iochar application significantly enhanced SIC content (3.2%–24.3%), >53 μm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POC, 38.2%–166.2%) and total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15.8%–82.2%), compared with the no‐biochar control. However, <53 μm silt–clay‐associated organic carbon (SCOC)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14%–27%) under the B9.0 treatment. Our study provides the direct field evidence that SIC contributed to carbon sequestration after the biochar application, and indicates that the applied biochar was allocated mainly in POC fraction. Further, the decreased SCOC and increase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contents observed in field suggest that the biochar application might exert a positive priming effect on native soil organic carbon.  相似文献   
10.
旨在筛选出能够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菌株,并对其脱毒活性组分的脱毒效果进行研究,本研究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对目标细菌进行初筛,以对AFB1的降解率为指标进行复筛,并从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测定该菌株不同发酵组分对AFB1的降解率,来定位其脱毒活性组分,同时采用CCK-8法测定活性组分降解AFB1后对LMH细胞毒性,并研究了热处理、紫外线照射、强酸、强碱及蛋白酶K处理对活性组分脱毒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样品中初筛分离到24株能够在初筛培养基生长良好的菌株,经复筛从中筛选到一株能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Y1-B1,其AFB1降解率达到73.2%;经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菌株Y1-B1培养物的不同组分进行的脱毒活性研究表明,不同组分对AFB1的降解率不同,上清液的脱毒能力最强,细菌细胞裂解物的脱毒能力下降明显,菌体悬液和菌体裂解物上清的脱毒能力最差,由此确定解淀粉芽胞杆菌Y1-B1的脱毒能力主要来源于上清液中的某种活性物质;细胞毒性结果显示,与AFB1对LMH细胞的毒性作用相比,AFB1被上清液降解后其产物的毒性显著降低。该脱毒活性组分对不同理化因素处理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对高温、紫外照射抵抗力较强,对强酸、强碱抵抗力较差,蛋白酶K仅造成脱毒能力部分减弱。本研究将为解决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提供新的微生物种质资源,同时为后续微生物脱毒制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