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那日斯太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和白桦次生林生长现状的分析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均大于樟子松和白桦。且华北落叶松在该地区除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外,更具有早期生长快和优良的速生性。而樟子松在该地区的适应性较差,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状况均不如其他引种地区,但其胸径和材积生长优于当地乡土树种白桦。今后应对该地区的樟子松人工林和白桦次生林进行抚育间伐,提高该树种的生长潜力和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其绿化荒山、荒地,美化环境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2.
已有证据表明,microRNA在动物皮毛发育和形态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山羊皮肤microRNA的研究中,数据库不完善仍是限制其功能研究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以山羊基因组为参考,对高通量测序中未注释的占总reads 5.40%的数据,使用Mireap软件预测的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并对新的microRNA的长度、表达量、基因组定位、靶基因预测及KEGG pathway进行分析.研究预测到28个新的microRNA,其长度分布与已知山羊、牛等动物的分布一致.对表达量统计表明,表达量在100以上的有4个,最高的是Novel-15,达到555;表达量在10~100的有19个;低于10的有5个.基因组定位研究表明,新microRNA在山羊染色体上分布均匀,在5、6、7、19和X染色体上分别有两个microRNA被定位.预测和分析得到6 519个靶基因.KEGG分析结果表明,有3 552个靶基因定位到51条通路中,占前3位的通路是Metabolic pathways、Pathways in cancer、MAPK signaling pathway.本研究发掘了更多山羊的microRNA,为今后山羊皮肤发育调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类型区的划分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研究阴山北麓地区环境背景的基础上 ,从自然因素、土地利用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土地退化程度因素中选出 2 3个指标变量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方法 ,将该区划分为 3个不同的土地退化类型区 ,分别为半干旱农业为主区 ,半干旱牧业为主区 ,和干旱牧业为主区。其次、根据土地退化评价体系对该区退化土地进行了评价研究。最后在评价的基础上 ,将阴山北麓地区细分为 5个土地退化类型区 ,分别为干旱牧农结合中度风蚀沙化丘陵区 ,半干旱农牧结合极强度风蚀沙化丘陵区 ,半干旱农业为主强度风蚀沙化滩川平原区 ,半干旱林牧农结合中度水蚀山地 ,半干旱牧业为主强度风蚀沙化高平原区。最后对不同的土地退化类型区根据各区地形地貌特征、土地退化类型、土地退化程度、自然资源状况、生态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趋势的相似性 ,结合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以保持乡 (镇 )行政区划的完整性为原则将该区又划分为四个生态经济类型区 ,即丘陵防风固沙牧、林、农结合区 ,滩川地农牧结合区 ,山地水土保持林、牧结合区和高平原防风固沙牧业为主区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地退化防治分区整治途径。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乌审旗土地沙漠化退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86-2005年共5期卫星影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乌审旗近20 a沙漠化土地面积尽管存在波动,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总体上处于逆转态势,沙漠化土地面积由1986年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79.15%下降为2005年的54.25%。结合地面气象站观测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在人口密度增加、年平均降水量减少和气温升高的情形下,造成土地沙漠化发生逆转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变化,其中耕地面积从136.57 km2增加到198.10 km2,居民地用地面积由2.17 km2增加到11.20 km2 ,其它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沙地面积的减少来实现的;二是植被生态系统恢复,封沙育林育草、飞播造林等以防沙治沙为主的生态措施的实施,使得沙地植被得以恢复与重建,流沙面积逐年下降,沙漠化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5.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系统的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小公乌素村进行系统诊断分析、系统预测 ,确诊出系统的症结所在 ,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及其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同时在对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内在数量化规律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 ,结果植被覆盖率的生产弹性系数最大 ,表明其对农业总收入的影响也最大。  相似文献   
6.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目标,研究不同程度的放牧干扰对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和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旨在为贝加尔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及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显著降低(P<0.05);各放牧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固氮菌>放线菌>真菌;垂直分布为0~10 cm>10~20 cm;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磷酸酶均显著降低(P<0.05);0~10 cm土层的土壤酶活性均高于10~20 cm;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含水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亦显著降低(P<0.05);土壤pH、土壤容重则逐渐增加,在不同放牧压力处理条件下差异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含量密切相关,放牧干扰条件下土壤中真菌数量与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固氮菌数量与脲酶活性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转化酶和磷酸酶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对于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水资源承载力是进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确定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基础。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通过对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实现对于鄂尔多斯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总体把握,为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相似评价模型对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尽管水资源开发仍具有一定的潜力,但应当开始重视水资源的综合管理,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格日勒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960-4961,4965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宁夏富锂枸杞样品中不同部位的锂含量,了解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锂在0.2~3.2μg/mL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在93.65%~95.50%,方法检出限为4.6ng/mL.宁夏富锂枸杞样品中的锂含量高低依次为叶片、叶柄、果实、根系.  相似文献   
9.
呼伦贝尔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以呼伦贝尔5种不同草地类型(线叶菊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各类菌群数量分布在5种草地中均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但不同菌群数量及区系组成在各草地类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细菌数量在5种草地中依次为:羊草>贝加尔针茅>克氏针茅>线叶菊>大针茅,真菌数量依次为:线叶菊>克氏针茅>羊草>贝加尔针茅>大针茅,放线菌数量依次为:克氏针茅>羊草>线叶菊>贝加尔针茅>大针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SMBC、SMBN)在不同草地类型间差异显著(P<0.05),线叶菊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显著高于其他草地类型(P<0.05),其中大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较低。研究还表明,各草地类型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均表现为表层土壤(0~10cm)酶活性大于下层土壤(10~20cm)酶活性,不同草地类型间土壤酶活性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线叶菊草原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贝加尔针茅草原和大针茅草原;土壤脲酶活性以克氏针茅草原最高,且与线叶菊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和大针茅草原差异显著;而土壤磷酸酶活性则为羊草草原显著高于其他样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状之间均存在相关性,从回归分析得出的2个方程可知,土壤微生物量碳随着土壤含水量、细菌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微生物量氮则随着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容重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刘娜  格日勒 《广东园林》2011,33(6):43-49
中国画的“写实”与“写意”两种艺术手法虽然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但同时又存在着彼此融合的空间,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同时存在,体现一种审美趣味。文章以延安西北川山体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说明在夜景艺术照明设计中如能充分应用好“写实”与“写意”两种手法,可以更好地体现“虚与实”“藏与露”的关系,建立具有陕北风情的光与影的空间秩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