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1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确定羊同期发情腹腔镜输精的最佳时间。[方法]选取繁殖机能正常、营养状况良好的适龄母羊,在试验母羊阴道内放置孕酮海绵栓10~14 d,撤栓时肌肉注射250~330 IU/只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撤栓后12~24 h开始试情,早晚各1次。按撤栓后时间及发情时间不同分4组进行腹腔镜输精:1组为撤栓后46~50 h输精(n=138),2组为撤栓后50~54 h输精(n=156),3组为撤栓后54~58 h输精(n=275),4组为羊发情后30~36 h输精(n=226)。输精后第40~45天进行B超检查,计算各组母羊受胎率。[结果]发情后30~36 h输精的母羊(4组)受胎率最高,为97.79%,其次为撤栓后50~54 h输精的母羊(2组),受胎率为97.44%,撤栓后46~50 h输精的母羊(1组)受胎率为91.30%;撤栓后54~58 h输精的母羊(3组)受胎率最低,为89.82%。[结论]采用同期发情配合腹腔镜输精技术进行母羊人工授精,最佳输精时间为撤栓后50~54 h以及母羊发情后30~36 h。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轻度盐碱地和半干旱地区苜蓿种植技术的研究摸索,提出了该类地区苜蓿种植的技术要点。对敖汉苜蓿、中苜1号、阿尔冈金和金皇后4个品种的出芽率、出苗率、返青情况及产草量进行了测定。苜蓿种植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可望有效缓解"粮草矛盾",并对开发新的饲草生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内蒙古包头市从澳大利亚引进的50只杜泊羊胚胎后代进行环境适应性观察,并对其生长发育状况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杜泊羔羊、青年羊和成年羊在肛温、心跳、呼吸、脱毛和采食等指标与在原产地时无明显差异;体重、体高、体长和胸宽等指标也达到杜泊羊的品种特性要求。说明杜泊羊在内蒙古包头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这就对引进杜泊羊品种的可行性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并对指导肉用羊杂交改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冷冻精液输精深度和时间对蒙古羊受胎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体况健康、繁殖机能正常的蒙古羊母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孕酮海绵栓对受体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应用常规人工输精法(n=135)、过子宫颈输精法[过子宫颈第一皱褶(1~2 cm)输精(n=120),过子宫颈第二到第三皱褶(3~4 cm)输精(n=120)]、腹腔镜辅助子宫内输精法(n=128)对发情后的母羊进行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接受常规人工输精法和过子宫颈输精法处理的受体母羊在发情后约14 h和22 h各输精1次,接受腹腔镜辅助子宫内输精法处理的受体母羊在发情后30~36 h输精1次。输精后40 d用B超仪检测母羊妊娠情况,计算并比较接受不同输精方法处理母羊的受胎率。[结果] 腹腔镜辅助子宫内输精法的受体母羊受胎率平均值最高,为60.2%;其次为过子宫颈第二到第三皱褶(3~4 cm)输精,受胎率平均值为58.3%;过子宫颈第一皱褶(1~2 cm)输精和常规输精法的受体母羊受胎率平均值分别为37.5%和36.3%。统计学分析表明,腹腔镜辅助子宫内输精法和过子宫颈第二到第三皱褶(3~4 cm)输精的受体母羊受胎率平均值显著(P<0.05)高于常规输精法和过子宫颈第一皱褶(1~2 cm)输精。[结论] 蒙古羊母羊发情后30~36 h采用腹腔镜辅助子宫内输精法完全穿刺子宫颈输精1次,可获得比常规输精法更高的受胎率;采用过子宫颈输精法在母羊发情后约14 h和22 h各输精1次,当授精深度接近4 cm时可达到与腹腔镜辅助子宫内输精法接近的受胎率。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锡林郭勒盟先后引进安格斯、利木赞、夏洛来、西门塔尔等肉牛品种改良蒙古牛.分析测定了不同品种杂交一代公母牛及蒙古牛6月龄、18月龄和30月龄体重的变化规律.结果安蒙、利蒙、夏蒙、西蒙杂一代6月龄公母犊平均体重分别比同龄蒙古牛增加37.87 kg、40.60 kg、66.35 kg和43.71 kg,分别提高32.75%、35.11%、57.37%和38.0%.18月龄公母牛平均体重分别比同龄蒙古牛增加78.75 kg、96.73 kg、107.72 kg和100.59 kg,分别提高35.84%、44.02%、49.03%和45.78%.30月龄公母牛平均体重分别比同龄蒙古牛增加67.07 kg、84.86 kg、110.18 kg和116.26 kg,分别提高19.86%、25.13%、32.62%和34.42%.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短期育肥效果,并评价育肥羊的屠宰性能。[方法]选择体重相近的4月龄断奶羔羊520只,选取260只作为试验组,采取全舍饲的饲养模式,分别在3个牧户家饲养,饲养管理标准与饲料保持一致;选取260只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放牧饲养模式,选择草场质量相近的2个牧户家饲养。育肥期为4个月。测定、计算并比较不同饲养模式下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在不同育肥阶段的体重以及平均日增重;育肥结束后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并比较不同饲养模式下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屠宰性能指标;计算不同饲养模式下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养殖经济效益。[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育肥120 d的体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育肥30~60 d、60~90 d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在育肥90~120 d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骨骼重、肾脏及肾脂重量、眼肌面积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骨肉比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在非胴体组成部分重量方面,试验组血重、头蹄重、皮重、消化系统重(胃、肠)、内脏重(心、肝、肺)、大网膜脂肪及肠系膜脂肪重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育肥纯利润较对照组增加345.60元/只。[结论]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舍饲育肥与传统放牧模式相比,育肥增重效果和屠宰性能显著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适合在鄂尔多斯市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