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白蜡吉丁啮小蜂为试材,利用扫描电镜对其产卵器、复眼和口器感受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共发现4种类型感器,产卵器上着生毛形感器Ⅰ型、毛形感器Ⅱ型和Bhm氏鬃毛,复眼上着生锥形感器Ⅰ型,口器上着生毛形感器Ⅲ型、刺形感器、锥形感器Ⅱ型。  相似文献   
2.
城市园林植保工作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对当前城市园林植保现状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城市园林植保科学化、现代化的改革方法,对今后的植保工作也进行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长春市大部分街路柳树进行详细调查,从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以及城市污染对植物生长发育可能存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景观灯对行道柳树生长有影响,甚至造成其死亡。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肉羊超数排卵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82只无角陶塞特(PollDorset,PD)、特克萨尔(Texel,TX)、萨福克(Suffolk,SF)羊随机分成3组进行超排处理,第1组:澳大利亚PMSG600IU+中科院FSH6.5mg;第2组:赤峰PMSG500IU+中科院FSH6.5mg;第3组:澳大利亚PMSG600IU+加拿大FSH280mg。试验结果表明,第1组可用胚胎数量与第2组、第3组差异显著(P<0.05),陶塞特羊具有较好的超排效果,青年羊与经产羊之间可用胚胎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梅花鹿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氏杆菌引起鹿的一种传染病,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过程为主要特征。多在春秋两季流行,通过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感染。多呈散发,有时也呈地方性流行。曾经一段时间成为鹿只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给养鹿业带来一定影响和损失。我们有必要加强本病的防治,通过合理诊断和治疗,保障养鹿业的健康发展。1主要症状该病潜伏期较短,一般是1~5天,体温升高达41℃以上,精神沉郁,  相似文献   
6.
荷斯坦牛BoLA-DRB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乳房炎抗性关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PCR-RFLP方法检测了BoLA-DRB3基因在荷斯坦奶牛中的多态性,并统计分析了产犊年季和BoLA-DRB3基因分别被RsaⅠ和HaeⅢ酶切后的不同基因型对SCS及其它产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RsaⅠAD型的SCS显著高于RsaⅠEG型(P〈0.05)。另外,年季和BoLA-DRB3被RsaⅠ酶切后的不同基因型对蛋白率和乳脂率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HaeⅢAB型个体的蛋白率显著高于HaeⅢAA型(P〈0.05)。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动物防疫工作由于规模养殖的发展发生了转变,注重了规模养殖场的防疫工作,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采取了一系列加强规模户防疫的工作措施,推动了规模养殖防疫工作的开展。但目前农村防疫千家万户动物防疫仍然是农村基层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还仍然有相当部分的免疫工作任务和工作量,在对这些小户入户防疫环节上,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正>动物检疫监督工作,是保证肉类食品消费安全的关键性措施。为此,我们在具体工作执行中,要以贯彻执行国家《动物防疫法》为核心,以强化、规范检疫监督行政执法手段为目标,全面开展动物卫生执法工作。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规范检疫,监督有力。近年来,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不断研究工作办法,收到了较好的工作效果,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养殖档案的建立是规范动物养殖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家畜牧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检疫、免疫、消毒情况;畜禽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建立养殖档案和档案记载的内容已有了明确法律依据。同时国家把加强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建立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制度,作为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0.
白蜡吉丁啮小蜂是我国东北地区白蜡窄吉丁幼虫期的优势性天敌,研究白蜡吉丁啮小蜂与白蜡窄吉丁、水曲柳之间的化学通信机制,为白蜡吉丁啮小蜂搜索和识别寄主的机理提供依据。采用昆虫触角电位和行为生测技术,测定雌蜂对寄主植物和寄主昆虫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雌蜂对白蜡窄吉丁幼虫排泄物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强,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水曲柳受害树皮、混合物1和混合物3对雌蜂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受害树皮和白蜡窄吉丁幼虫也有较强的吸引作用,而健康树皮和健康叶片等对雌蜂无显著的吸引作用;白蜡窄吉丁幼虫排泄物是寄主挥发物中主要的活性组分,在雌蜂寄主搜索、定位和识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