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园艺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水量及空气温度对蛹虫草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蛹虫草栽培期主要阶段适宜的含水量及空气湿度,以培养基料水比为1∶1.0、1∶1.2、1∶1.5、1∶1.8、1∶2.0,转色空气湿度为70%、80%、90%,出草空气湿度为75%、85%、95%分别进行发菌、转色和出草的对比试验,比较观察菌丝萌发、生长、转色、出草及感染等情况。结果表明,培养基最佳含水量为料水比1∶1.5,菌丝萌发快、生长健壮、满瓶时间最短,感染率为0;转色阶段最适空气湿度为80%,转色最快、效果最好,感染率为0;出草阶段最适空气湿度为85%,出草品质最好、产量最高,感染率为0。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牛粪快速腐熟原理及方法,以糖、淀粉、蛋白质、纤维素、油脂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以菌株增殖倍数、菌株性能等为筛选条件,从牛粪常温堆肥中筛选不同原料高效功能菌,并组成功能菌剂;以不同原料菌及单菌株发酵试验对发酵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芽孢杆菌、假单胞菌、木霉及曲霉等为重要功能菌,组成功能菌剂发酵升温快,进入高温期仅需4 d,发酵腐熟时间可缩短至19~20 d;发酵及升温效果依次为糖原料功能菌淀粉原料功能菌蛋白质原料功能菌纤维素原料功能菌;芽孢杆菌、假单胞菌、木霉、曲霉利用糖、淀粉、蛋白质及纤维素能力强,升温及腐熟效果好。各菌株充分利用基质各成分,紧密协同生长及代谢,迅速进入高温期,是堆肥快速发酵及腐熟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以优质蛹虫草D1为试验菌种,分别对蛹虫草生长各主要阶段设置不同光照强度,对蛹虫草液体菌种制作、发菌及菌丝体生长、转色、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等主要生长阶段进行单因子对照试验,通过比较各试验组菌丝及子实体形态、色泽、生长趋势、产量、质量等主要性能特征,以实际栽培产量及商品性能为主要指标,探索蛹虫草不同生长阶段适宜光照强度及规律。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分别为0~50、0~10、300~500、200~300lx时,蛹虫草各生长阶段生长及发育性能良好,出草产量较高。说明对蛹虫草不同生长阶段实行不同光照强度管理是保证和提高蛹虫草产量与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稻田固氮解磷解钾菌筛选及其复合菌剂对土壤培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固氮、解磷、解钾培养基,分别从稻田土壤中分离获得9个固氮菌株(A1-A9)、7个解磷菌株(B1-B7)和6个解钾菌株(C1-C6)。对各菌株固氮、解磷、解钾能力及水稻促生效果分析表明,最突出菌株分别为A5、B2、C5;各菌株等比例混合组成复合菌剂接入灭菌稻田土壤,30 d后可使土壤总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21.32%、32.17%、45.57%;初步鉴定各菌株分别为固氮菌属(Azotobacter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复合菌剂处理稻田土壤,水稻苗高、鲜重、干重及植株全氮、全磷、全钾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筛选菌株可在稻田土壤氮、磷、钾转换及培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冬虫夏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爱红  左雪枝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21-8522,8598
冬虫夏草是著名的传统中药,具有多种药用功效。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冬虫夏草在无性型的确证、液体发酵、活性成分分离分析、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理学是高等农林院校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研素养以及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非常关键,但传统的植物生理学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难以适应植物生产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植物生理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的需要。通过探讨植物生理学理论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旨在提升学生学习植物生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培养出高等教育新常态下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油茶产黄酮内生真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室保存的从油茶中分离出来的、具有产黄酮能力的内生真菌JS-Ye6为研究对象,为提高其产黄酮能力,先通过单因素诱变即紫外线(UV)诱变、亚硝酸(HNO_2)诱变分别获得最佳正突变菌株YZ-8、YY-4,它们的黄酮产量提高率分别为37.04%、16.26%;然后采用复合诱变法对菌株YZ-8、YY-4分别进行HNO_2诱变、UV诱变,结果显示UV-HNO_2复合诱变的效果优于HNO_2-UV复合诱变的效果,并最终筛选得到最佳正突变菌株Y-UH-2,黄酮产量为0.022 4 mg/mL,比对照菌株JS-Ye6产量提高53.4%,且菌株连续传代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南方红豆杉冠层光辐射分布及其对单枝结实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2株育龄南方红豆杉雌性植株,采用树冠分层分方位研究法,测定了东西南北4个方位及其内外两层计8个小区的光辐射量和单枝结实量,分析探讨了冠层光辐射、单枝结实量的分布格局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外层与内层相对光辐射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方位间受周边生境的影响,东南方位光照充足,与西北方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南方红豆杉冠层单枝结实量与冠层相对光辐射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类似的规律性,相关分析表明,二者呈正相关的(y=0.105x-0.5775,R2=0.988),冠外层单枝结实量极显著高于冠内层单枝结实量(P<0.01),冠东方位的单枝结实量与其他方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9.
病毒侵染可以严重抑制植物生长和发育。叙述了由病毒侵染引起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变化。一般来说,病毒侵染使生长素和赤霉素的浓度降低,使脱落酸浓度升高。侵染还能刺激坏死或萎黄反应中乙烯的产生,而在没有坏疽但病毒系统传播时不产生。这些大的趋势对于多数寄主——病毒结合物的研究来说是正确的,而病毒在生长调节物质浓度上的其他效果也有记载。生长素的变化没有表现出一点共同之处:病毒侵染之后浓度上升和下降的都有报道。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通过对前期从油茶中分离出的内生真菌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浓缩发酵液等操作获得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继而通过盐酸-镁粉颜色反应初筛和薄层层析法复筛,得到2株具有产黄酮能力的内生真菌。这2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鉴定分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并测得发酵液中的黄酮含量分别为0.011 3和0.013 5 mg/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