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0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6篇
  4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市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趋利避害,减少冲击,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抓住我市畜产品成本低,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大力发展精品牧业,增强我市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推动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是指法定的机构、法定的检疫人员,采用法定的检疫程序和方法,依照法定的检疫对象和检疫标准,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安全性检查、定性,并根据结果进行相应处理的行为.其目的是确保动物、动物产品安全,防止动物疫病传播,保护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近20a葡萄栽培状况及今后发展的技术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果树之一,其总产量和总面积目前仅次于柑桔,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有着栽培葡萄的悠久历史,约在2100a前就已栽培欧洲葡萄,但长期以来发展缓慢,到1949年全国栽培面积不到0.67万hm2,20世纪初至70年代中后期也一直徘徊在1.3万hm2左右,且仅限于北方诸省。80年代以来,除北方老产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外,南方各省也积极开发这一树种,掀起了“葡萄热”。江苏省为南方葡萄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80年代初期就从国内外引进了一批葡萄品种进行筛选试种,同时对其在江苏条件下的栽培特点进行研究,摸索出了适于暖湿地区的葡萄栽培方…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农业部最新发布的无公害果品生产的有关标准和文件,阐述了无公害果品产地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条件、无公害生产过程中农药和肥料使用原则以及无公害果品中农药和重金属残留等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瘫痪发病率较高,是一种急性低血钙症。主要特征是全身肌肉无力,循环衰竭,知觉减退或消失及四肢瘫痪,卧地不起,精神抑制和昏迷,一般产后3d内发病较多,高产奶牛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花岗岩、片麻岩、砂岩广泛分布,风化层较厚,透水性良好。但该区土层浅薄,属薄层多砾石沙质褐性土,养分含量极低。通过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的实施,已有多种整地技术得到应用和发展。传统山地造林整地是采用镐刨锨挖的手工方式,在当前  相似文献   
7.
海柽1号是由中华柽柳变异单株选育而成的柽柳新品种。耐盐能力强、枝叶生物量大,是滨海盐碱地植被建设的优良材料,能否利用海柽1号的高耐盐性和枝叶生物量大的特点进行重盐碱地饲草生产尚不得知。为此,对比分析了海柽1号与普通中华柽柳枝叶的饲用价值,以期为滨海重盐碱地饲草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营养价值方面,海柽1号的粗脂肪含量较中华柽柳高40.85%;海柽1号的微量元素锌、铁含量较中华柽柳高15.39%、25.17%;海柽1号较中华柽柳的总黄酮含量低26.27%。海柽1号在单糖含量中以葡萄糖为主,中华柽柳以鼠李糖为主。在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含量组成方面,海柽1号的氨基酸总量低于中华柽柳26.43%;有机酸中海柽1号中丁二酸含量最多,高于中华柽柳1.97%;柽柳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是亚油酸,海柽1号的亚油酸含量较中华柽柳低11.87%。由此可见,海柽1号的饲用价值较高,是滨海重度盐碱地理想的木本饲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黑河下游额济纳旗成熟的河岸胡杨林为对象,分析不同年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年轮宽度序列与不同时间尺度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年尺度上,气温是影响胡杨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但不同年龄胡杨对气温的响应有所不同。②在季节尺度上,休眠季气温越高越有利于壮龄胡杨的径向生长,而生长季气温越高越不利于老龄胡杨的径向生长。③在月尺度上,前一年3月和当年9月的平均气温越高,对壮龄胡杨的径向生长越有利,而当年10月平均气温越高,对老龄胡杨的径向生长越不利;前一年7月径流量的增加对老龄胡杨的径向生长有利,而当年2月径流量的增加对壮龄胡杨径向生长有利。综上所述,在季节和年等相对较长的时间尺度上,气温是影响胡杨径向生长量的主要因素,随着时间尺度的缩小,胡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更为细化,并且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效应。径流量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在月尺度上才突显出来,前一年7月和当年2月的径流补给对胡杨径向生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黑河统一调度管理过程中,可通过适度调增2月和7月洪水的下泄量来满足胡杨径向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对森田尼无核等8个葡萄品种在避雨栽培条件下的生长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森田尼无核与信浓笑长势旺、抗病性强、果实品质好,生产上宜采用中长梢修剪才能获得较高产量;矢富罗莎生长势较弱、抗病性差、果实风味淡,作为早熟品种生产上可少量种植,冬季修剪需少留节位,以利于枝蔓充实。  相似文献   
10.
于2001~2003年在东陇海地区的邳州市进行了金太阳杏和凯特杏日光温室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凯特杏比金太阳杏树势旺,成花少,单株产量低,成熟期比金太阳杏晚,但果实比较大,平均单果重110 g,而金太阳杏只有60 g左右。栽后第2 a(2002年),金太阳杏5月1日成熟,有40%左右的植株结果,平均产量0.29 kg/m2;凯特杏5月11日成熟,有35%左右的植株结果,平均产量183.2 kg/666.7 m2。栽后第3 a(2003年),2品种所有植株全部结果:金太阳杏4月26日成熟,产量1.48 kg/m2;凯特杏5月3日成熟,产量1.40 kg/m2。日光温室杏栽培经济效益高,栽后第2 a获得产值3.00元/m2,栽后第3 a产值高达14.43元/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