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蛋白酶联法检测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和茎沟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正>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CLSV)和茎沟病毒(SGV)是苹果的两种主要潜隐病毒,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和质量。检测苹果潜隐病毒的传统方法是木本指示植物二重芽接鉴定法,但这种方法耗工费时。由于两种病毒不稳定和在苹果树中含量低,用经典的血清学方法不能直接检测苹果植株粗汁液中的病毒。近几年国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相似文献   
2.
中国果树类病毒的发生及其研究进展(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国平  洪霓  Ahmed Hadidi 《果树学报》2005,22(1):51-54,F003
概述了在中国发生且己鉴定明确的5种果树类病毒,即苹果绣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梨泡状溃疡类病毒(Pear blister canker viroid,PBCVd)、葡萄黄斑类病毒-1(Grapevine yellow speckle viroid-1,GYSVd-1)、柑橘裂皮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CEVd)和桃潜隐花叶类病毒(Peachlatent mosaic viroid,PLMVd)的研究进展,包括病害的首次发现、症状特征、发病规律、检测方法与防治对策以及这些类病毒的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检测砂梨潜隐病毒的IC-RT-PCR和TC-RT-PCR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砂梨为试材,在生物学和血清学检测的基础上,采用免疫捕作RT-PCR穴IC-RT-PCR雪和试管捕作RT-PCR穴TC-RT-PCR雪技术,对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chloroticleafspotvirus,ACLSV)和苹果茎沟病毒(Applestemgroovingvirus,ASGV)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TC/IC-RT-PCR均能有效检测梨粗提液中的ACLSV和ASGV,分别获得了大小约358bp和499bp的目标扩增片段;但IC-RT-PCR检测ACLSV的效果受到病毒分离株间血清学关系影响。与传统的RT-PCR相比,IC/TC-RT-PCR不仅灵敏度更高,而且不需提取总RNA,可以简化操作程序和减少苯酚、氯仿类有机试剂对人体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适合于大量梨样品的病毒快速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为害新疆不同品种梨的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侵染状况,并对获得的病毒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方法]采用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来源于新疆梨、砂梨及红梨上的ASGV进行检测,将获得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从10份新疆梨、2份砂梨及3份云南红梨样品上扩增到预期大小为500 by的ASGV扩增产物.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15个ASGV分离物的CP基因核昔酸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8.2;-100;和95.6;-100;,CP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来源于库尔勒香梨分离物KII-3、KII-5、KII-7和新梨7号的分离物XII-5、XII -6,与早期已报道的库尔勒香梨分离物KRL-1及砂梨分离物P-6-1-17亲缘关系较近,聚集成簇.此外,库尔勒香梨的分离物KII-10、KII-14及新粱7号的分离物XII-10与云南红梨上2个分离物YN-2和YN-4聚集成簇,遗传距离较近.[结论]CP基因核昔酸序列系统发育树显示,来源于新获不同品种梨的8个ASGV 分离物及红梨上3个ASGV分离物位于两个不同的组群,存在复杂遗传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5.
以纯化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virus,EcobNPV)作为抗原免疫大耳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Indirect-ELISA效价为1∶51 200;工作浓度分别为EcobNPV 1∶1 600、兔抗血清1∶3 200。用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对提纯的多角体进行Western-blot分析表明制得的抗体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有良好的特异性。应用于不同来源茶园昆虫多角体病毒分离株的检测,取得了理想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柑橘裂皮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 CEVd)是危害柑橘的重要病原之一,认清该类病毒的分子特性是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的前提.本文利用RT-PCR技术对广东分离物YC的全长cDNA序列进行了扩增、克隆,获得了全长372bp的片段,对该片段进行测序及分析显示:CEVd广东分离物YC的分子结构域包括5个功能区即左手末端区(TL)、致病区(P)、中央保守区(C)、可变区(V)和右手末端区(TR).通过与GenBank已登陆序列的比对分析发现:与来自西班牙的分离物CEVd-f-1(登陆号:EF494677.1)的同源性高达98%;与湖北分离物CEVd-HB(登陆号:AY456136)的同源性仅为92.7%;与强度株系CEVd-A(登陆号:M30868)的同源性为96.8%,与弱毒株系CEVd-de26(登陆号:K00965)的92.4%.说明该广东分离物YC分子特性更接近强毒株系.这是国内首次对柑橘裂皮类病毒cDNA的分子特性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7.
通过昆诺藜接种鉴定和ELISA检测,从梨和苹果上分离获得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23个分离物.采用TC-RT-PCR对这些分离物进行扩增,均获得特异的扩增片段,PCR产物经5%PAGE电泳,出现大小约500、530和600bp的3种迁移率不同的泳动带型.根据PCR产物电泳迁移率的差异,选取3个来源于梨的分离物P-L4、P-6-1-17和P-3-2-67的PCR产物进行克隆与序列测定.经BLAST搜索,3个分离物的扩增片段与苹果分离物P-209的CP基因3′端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2%、90.4%和88.4%.3个分离物间的核苷酸序列也有较大差异,P-L4/P-6-1-17为95.5%、P-L4/P-3-2-67为90.4%、P-6-1-17/P-3-2-67为88.6%.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武汉周边采集表现典型花叶症状的桃样品,提取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对这些样品进了分析,结果显示所分析的5个样品(P1~P5)均获得了预期大小约为337bp的目标扩增条带,表明样品均带有PLMVd.通过回收RT-PCR产物,用生物素标记制备探针,分别采用DNA斑点杂交、RNA斑点杂交和组织印迹杂交3种杂交方法对这些样品进行检测比较,3种杂交方法中,组织印迹杂交操作步骤相对简单快捷,适合于对PLMVd进行大田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苹果茎沟病毒的分离纯化及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苹果样品中分离到苹果茎沟病毒(ASGV),汁液摩擦接种该病毒可侵染昆诺藜(Chenopodium quinoa)、苋色藜(C.amaranticolor)、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灰藜(C.niurale)、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pinto")和西方烟(N.accidentalis"37B")。在昆诺藜叶片汁液中,该病毒体外存活期为3d左右(25℃),热钝化点60~65℃(10min),稀释限点10#+(-4)。提纯病毒在-20℃下,存活期为6个月以上。提纯病毒液A260/A280=1.18。病毒粒子呈线状,大小为620~680nm×11~12nm。衣壳蛋白分子量为31.0kD。用提纯病毒免疫大耳白兔,所获抗血清用于检测提纯病毒样品和感染ASGV的昆诺藜叶片,其效价毛细管微量沉淀反应法为1:512,酶联免疫吸附法为1:10#+4以上。用该抗血清可检测出感染ASGV的苹果试管苗和田间生长植株叶片。  相似文献   
10.
我国栽培的苹果和梨普遍带有病毒病,苹果带毒株率为60%一100%,梨为86. 394 苹果和梨的病毒病主要通过嫁接传染,迄今为止未发现有传毒媒介,对于感染病毒病的树体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