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4篇
  13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秋雨  王斐 《绿色科技》2020,(6):121-122,127
指出了环境损害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或者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引起的自然环境的不利变化。环境损害类型之一的放累型环境损害是由人类向自然环境释放物质或能量给环境造成的不堪负累的环境损害,该类环境损害充分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弊害。非人类中心主义立场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自然生态本身的价值。回顾环境法学发展40年,提出了未来的环境保护法应立足非人类中心主义,在注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考虑自然生态价值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海州湾紫菜养殖作为连云港重要的农业产业,其养殖规模的动态监测和产 业发展内在驱动力分析对紫菜产业的发展规划以及整片海域的生态环境评估意义重大。 【方法】文章以2004—2019 年海州湾冬春两季Landsat 系列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通过 Google Earth Engine 的随机森林算法提取紫菜养殖区的时空动态变化状况和近岸人工开发信 息,结合紫菜产业近期的统计资料和促进保障政策,进行了紫菜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变化以 及驱动因子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在空间上,海州湾紫菜养殖区总体呈近岸向外海 拓展变化趋势,由沿海岸线带状分布变成片状分布在整个海州湾;(2)时间上,2004 年紫 菜养殖面积最少为1 551 hm2,约占江苏省紫菜养殖面积1/13,2015—2019 年养殖规模迅速 增长至22 700 hm2,约占江苏省紫菜养殖面积的1/2;(3)针对15 年的紫菜养殖面积、价格、 政策、海岸工程建设(龙桥)等数据实施量化并进行整体相关性分析。【结论】文章证实了 价格与紫菜养殖面积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79,P<0.01),龙桥等基础设施建 设与养殖面积也存在极强相关性(R=0.84,P<0.01),政策与养殖面积显著性不强(R=0.34, P>0.05),揭示了海州湾紫菜养殖产业空间分布格局由沿海向外海扩展的分布规律主要受紫 菜受市场价格机制和海岸工程建设(龙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凝胶色谱、硅酸镁小柱和硅胶小柱三种净化方法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净化效果。测定了8种有机氯混标(4种六六六和4种滴滴涕)在三种净化方法下的加标回收率,同时测定了多类型混合土壤样品在三种净化方法下的异狄氏剂和p,p''-滴滴涕的降解率。结果表明:8种有机氯混标在三种净化条件下加标回收率无显著性差异,均能满足测试要求;凝胶色谱净化液在连续40次进样后,色谱系统对异狄氏剂和p,p''-滴滴涕的降解率分别为12%和14%(均﹤15%),总降解率26%(均﹤30%);硅酸镁小柱和硅胶小柱净化液在连续10次进样后,单组分降解率和总降解率均超过15%和30%。因此,凝胶色谱是一种更适合于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净化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生物检测法(CALUX法)测定了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的二噁英类,2,3,7,8-TCDD毒性当量浓度范围为3.50~14.16 ngTEQ·kg~(-1)。二噁英浓度与点位距排放口的距离呈负相关,受常年主导风向的影响,厂区北部点位浓度值略高,其中4#点位超出了10 ngTEQ·kg~(-1)的国外农田土壤标准限值。CALUX法具有快速、灵敏度高和高通量检测的优点,可作为二噁英快速筛查检验的半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用于微生态制剂研发的海水鱼源益生菌,本研究对海捕野生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消化道内壁黏膜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纯化,获得80株可培养细菌。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对菌株的产酶能力进行测定,选取海水鱼常见病原菌为指示菌测定分离菌株产物的抑菌活性,筛选出2株潜在益生菌TS2和TH8,并进行菌株的生理生化检测、16S rDNA序列分析、生长特性及其对宿主安全性的研究。结果显示,TS2产蛋白酶(protease)、淀粉酶(amylase)和脂肪酶(lipase),其无菌培养产物可显著抑制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的生长。TH8产蛋白酶和脂肪酶,其无菌培养产物可显著抑制鳗弧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假交替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金黄色葡萄球...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输水河道和调蓄湖库水面蒸发损失水量,及其所造成的泵站机组损失功率,了解水面蒸发对工程调水效率的影响,分析比较了适用于工程所在地区的水面蒸发量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计算了工程沿线输水河道和调蓄湖库的水面蒸发量,分析了工程水面蒸发量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积分,计算了水面蒸发造成的各梯级泵站的流量损失和输入功率损失,求解并分析了水面蒸发对整个江苏段工程调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沿线水面年蒸发量自南向北、西北方向逐渐递增;蒸发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全线平均水面年蒸发量为862.2 mm.洪泽湖、骆马湖、白马湖和输水河道蒸发损失水量分别占总蒸发损失水量的77.7%,13.3%,3.6%和5.4%,蒸发损失水量约占源头泵站抽水量的17.46%,使工程平均调水效率降低10.33%.调水工程可以考虑采用管道输水,从而避免蒸发损失.  相似文献   
8.
严重水分失衡状态下四照花蒸腾表面的削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斐  山本晴彦 《林业研究》2009,20(4):337-342
应用RGB图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日本山口市街区生长的四照花(Comus kousa Buerg.)对2007年夏季干热多风的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许多四照花叶尖叶缘出现焦枯,清晰的暗棕色防护带显示在焦枯的叶片上。这些防护带逐渐从叶尖向叶基退缩直到成功控制焦枯为止,且留下许多不成功的防卫痕迹。焦枯的叶片呈现鲜明的逻辑斯蒂函数式变化趋势。依据气象数据分析,四照花叶片退缩型焦枯几乎与干燥峰值期同步。这表明在干燥度突然升高期间,极端的水分亏缺诱发了四照花的防卫反应,从而保护其余部分免于进一步的失水。像素分析结果表明,截止到2007年8月底四照花样树通过局部叶片退缩型焦枯减少了40.2%的叶面积。相比之下,鉴于上半年雨量充足,2008年,相同的样树只有13.2%叶面积减少。不管怎样,四照花的确削减了蒸腾表面积,并且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蒸腾表面减少方式。既不同于落叶也不同于地上部枯死。依据脱水过程的分析,四照花在突然的干热胁迫下叶尖始发的干缩和叶片防卫反应的共同作用被认为是其蒸腾表面削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UPOV颁布的61个果树DUS测试指南,对UPOV果树DUS测试指南的范围、颁布时间、主要内容、提交材料要求和测试性状等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并对我国研制UPOV果树DUS测试指南、我国果树DUS测试指南的制修订工作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以期为我国研制相关技术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 JK-SH007是否产嗜铁素,揭示其生防机制,本文通过CAS检测该菌株产嗜铁素的能力,并对其嗜铁素合成相关基因cepR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同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菌株JK-SH007产嗜铁素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JK-SH007具有明显的产嗜铁素能力,其嗜铁素合成相关基因cepR大小为720 bp,与B.pyrrocinia(EU034001)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9%,两者序列相似性为97%,13个位点出现SNP;另外菌株JK-SH007 cepR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3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两者一致性为97%。该菌产嗜铁素最优培养时间是15 h、pH 8、转速200 r/min、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甘油和氯化铵;PB试验筛选出影响该菌株产嗜铁素的关键性因素分别是pH、加碳量、加氮量;CCD试验结果显示,pH和加氮量的交互作用较明显;最终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分析出菌株JK-SH007产嗜铁素最佳方案为碳源加入量15.00 g/L、氮源加入量10.50 g/L、温度30℃、pH 7.36,优化后菌株产嗜铁素能力由18.59提升到37.86,响应面优化产嗜铁素条件的效果是显著的,嗜铁素产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