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薯是福建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甘薯的生产对保证粮食安全、丰富食品类型、提供加工原料等均有重要的意义。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甘薯育苗工作对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福建省传统甘薯育苗的方法有5种,即塑料薄膜覆盖苗床育苗法、地膜覆盖育苗法、塑料大棚露地育苗法、小苗假植育苗法、蔓尖越冬育苗法。  相似文献   
2.
为丰富福建地区马铃薯种质资源和遗传基因改良奠定材料基础,参照《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50份种质资源的25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差异很大,变幅为0.52~2.01,其中肉色、开花繁茂性、薯形、叶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达到2.01、1.81、1.61、1.52、0.52;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除了主茎分枝数、蛋白质含量外,其他9个性状均达到2.10以上,单薯重、单株产量、单株结薯数、主茎分枝数变异系数较大,均达到27%以上。相关性分析方面,生育期与单株结薯数、株高、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商品薯率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单薯重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产量与商品率、单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株结薯数、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商品率呈显著负相关,与单薯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干物质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0.691 0%,能较好反映该11个数量性状的主要信息。聚类分析将5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为中早熟低产型材料...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叶菜型甘薯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其与番薯属植物的亲缘关系,以叶菜型甘薯‘福菜薯18号’为试验材料,利用BGISEQ-500平台和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单分子测序技术对全基因组进行建库测序,并组装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果显示:叶菜型甘薯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61 387 bp,具有典型的环状四分体结构,其大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 LSC)、小单拷贝区(small single copy, SSC)和2个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 IR)的长度分别为87 597, 12 052和30 869 bp.注释共得到132个基因,包含87个蛋白编码基因,8个rRNA基因,37个tRNA基因.在叶菜型甘薯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搜索到54个SSR位点,其中单核苷酸、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四核苷酸、五核苷酸和六核苷酸重复基序个数分别为32, 4, 3, 11, 2和2个.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叶菜型甘薯与甘薯四倍体野生种Ipomoea tabascana和二倍体野生种Ipomoea trifida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磷化氢熏蒸害虫产生抗性,而氮气气调的气密改造和运营成本高的问题,研究了氮气和磷化氢联合熏蒸对粉食性储粮害虫的杀虫效果。选用采自全国6个省份8个地区的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Stephens)、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作为试虫,每个虫种各选用磷化氢抗药性不一致的三个品系进行试验。使用纯的氮气钢瓶气体和排水集气法制得的磷化氢气体作为熏蒸气体。试验结果表明,采用95%以上氮气和200 mL/m~3以上磷化氢联合熏蒸的方法,适当的增加熏蒸用时,可杀死全部害虫,取得理想的熏蒸效果。  相似文献   
5.
甘薯是福建省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薯种苗的繁育对甘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概述福建省不同阶段甘薯种苗繁育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经验,分析当前福建省甘薯种苗产业的规模与特点,从新品种示范推广与成果转化、保障粮食安全、建立甘薯种植预警机制、病虫防治与良种供应、甘薯产业向专业化发展等方面总结了建立福建省甘薯优质种苗繁育产业化基地的必要性,并提出建设福建省甘薯优质种苗繁育产业化基地的短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7.
不同覆盖物对冬种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覆盖物对冬种马铃薯产量及商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物均可提早冬种马铃薯的出苗期、缩短生育期及提高出苗率,其中白膜效果最大;3种覆盖物均可增加马铃薯株高、茎粗,显著提高马铃薯的单株结薯数、商品薯率及块茎产量,其中黑膜效果最好;黑膜、白膜、稻草包芯的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冬种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主栽品种紫花851为对照品种,对闽薯1号、福克76、川薯5号、L-97—1、L-97—3等5个冬种马铃薯新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鲜薯产量及对主要病害的抗性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闽薯1号、福克76、L-97—1和L-97—3等4个新品种综合表现突出,应加大其在福建省各地试种推广。  相似文献   
9.
甘薯育苗工作中,经薯块育苗繁殖出的薯苗经常有必要经过二级扩繁,二级小苗扩繁可减少种薯留种量、加大繁殖系数、延长供苗时间、增加出苗量,是保证生产薯苗供应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二级扩繁效率,降低育苗成本,缩短周期供苗时间,本文总结了甘薯黑色地膜覆盖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0.
冬种马铃薯新品种‘闽薯1号’高产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 ‘闽薯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探讨不同品种和栽培方式对冬种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6种不同处理间商品薯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闽薯1号’稻草包芯+地膜覆盖栽培的鲜薯产量为39.39 t/hm2,增产44.23%,大中薯率高达95.2%,生育期缩短5天,每公顷可增加纯收入1.66万元,增产增效最为显著。其次是‘闽薯1号’地膜覆盖栽培,‘紫花851’常规栽培处理最低。(2)同一品种不同栽培方式的产量、大中薯率和商品率表现依次为稻草包芯+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常规栽培。(3)同一栽培方式不同品种的产量差异显著,表现依次为‘闽薯1号’>‘紫花851’。稻草包芯+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增产增效显著、增温保墒、保水防旱、抑制杂草、减轻病虫害和防霜冻害等优点。马铃薯新品种‘闽薯1号’采用稻草包芯+地膜覆盖配套栽培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