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茄子叶色黄化突变体chl234及其叶色正常的野生型为试材,比较发现:chl234从子叶期开始出现黄化现象,整个生育期真叶呈黄色,子叶变小,始花期延长,而始花节位、生长势、果实大小和种子大小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在苗期、门茄开花期和四门斗开花期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在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低于野生型,胞间CO2浓度显著高于野生型;在四门斗开花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气孔导度显著低于野生型;chl234叶绿体内部基粒片层垛叠数较少,基粒排列不整齐。利用6个遗传分析群体对chl234叶色黄化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叶色黄化性状受隐性细胞核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
利用从世界各地收集的182份野生种醋栗番茄(Solanum pimpinellifolium L.),采用喷雾接种法接种我国晚疫病主流生理小种T_(0,1)和T_(1,2),旨在筛选出抗晚疫病的遗传资源。结果表明,182份种质资源中有25份种质对T_(0,1)小种表现稳定抗性,占总数的13.74%,其中免疫(I)1份,高抗(HR)5份,中抗(MR)19份;对T_(1,2)小种表现抗性的种质资源为22份,占12.09%,其中高抗种质3份,中抗19份。通过分析抗性种质的地理位置,发现抗性种质分布相对集中,主要来源于秘鲁首都利马。利用18个SNP分子标记对抗性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将抗性种质分为两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包含13份种质,地理分布相对集中,抗性水平差异较小;第Ⅱ类群包含9份种质,地理分布相对分散,抗性水平差异较大。试验获得的抗晚疫病种质资源,尤其是高抗种质PI390730、LA1604、L03707,可作为优异抗源应用于番茄抗晚疫病育种。  相似文献   
3.
以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 italica)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DGMS8554’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8554’为试材,研究不同整枝方式对两类不育系留种植株开花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GMS8554’的显球、开花和结荚时间较‘CMS8554’分别早4 ~ 5 d、3 ~ 4 d和3 ~ 6 d,授粉后7 ~ 9 d显荚,从结荚到种子褐变45 ~ 47 d,由褐变到收获9 ~ 11 d;‘DGMS8554’和‘CMS8554’的最佳处理方式分别为主花球上留3个侧球和4个侧球。‘DGMS8554’去除主花球后产生的侧花球能正常开花结实,花期较不去主花球植株晚10 ~ 14 d,种子收获期晚10 ~ 13 d,显球7 d后去除主花球的种株的单株产籽量和发芽率最大,分别为8.11 g和97.32%,为最优处理;‘CMS8554’去除主花球后产生的侧枝不能正常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茄子单性结实品系D-10和非单性结实品系03-2所构建的抑制差减文库(SSH)中差异表达的EST片段fan11为依据,利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一条与AGL9基因一致性达97.93%的cDNA序列,命名为SmA GL9。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有一个全长72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4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27.546 2 kD,理论等电点为9.00。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含有MADS-MEF2-like和K-box两个保守结构域,属MADS-box转录因子。同源进化分析结果显示SmAGL9基因的蛋白质序列与辣椒AGL9基因同源关系相近。RT-qPCR分析表明,低温条件下SmAGL9基因在单性结实和非单性结实的子房和果实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果实发育初期单性结实品系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非单性结实品系,推测SmAGL9基因在茄子单性结实子房和果实发育初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茄子单性结实果实形成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开发番茄抗黄萎病、枯萎病、根结线虫和细菌性斑点病基因的高通量分子标记,以189份加工番茄核心种质为试材进行低倍重测序(0.5×),群体结构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将材料分为2个大的亚群。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对抗病基因Ve-1、I-2、Mi-1和Pto的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获得了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变异位点,并获得了Ve-1、I-2、Mi-1和Pto基因内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提高了基因检测的准确性。其中与Ve-1关联度最高的位点位于基因内部,与I-2、Mi-1与Pto关联度最高的位点位于基因侧翼,可能与不同材料内等位基因变异及变异频率有关。利用该群体还可以进行加工番茄其他性状的挖掘;通过明确等位基因的变异与材料抗病基因的关系获得的关联位点可以用于通量SNP标记的开发,进行分子辅助番茄育种,提高番茄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技术(HPLC-MS/MS),对不同类型番茄果实的叶酸及其衍生物含量进行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栽培种和野生种不同基因型番茄果实中总叶酸含量均差异显著,栽培种番茄总叶酸含量为1 532.79~4 530.72 μg · kg-1,野生种番茄总叶酸含量为2 587.85~4 035.93 μg · kg-1。基于全基因组数据选取的17 份醋栗番茄总叶酸含量为 1 934.81~5 050.13 μg · kg-1。栽培种M82 和野生种LA0443 的叶酸含量较高,分别为4 530.72 μg · kg-1 和5 050.13 μg · kg-1。 对12 种叶酸衍生物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番茄的叶酸衍生物种类也存在一定差异,大部分资源至少含有9 种叶酸衍 生物。其中醋栗番茄资源叶酸变异更为丰富:5 份资源具有12 种叶酸衍生物,而四氢叶酸(THF)、四谷氨酸5- 甲酰四氢叶 酸(5-F-THFGlu4)、叶酸(FA)、10- 甲酰叶酸(10-F-FA)等在一些资源中含量较低或未能检测到。总体而言,番茄与大 多数作物类似,5- 甲基四氢叶酸(5-M-THF)是果实中的主要叶酸形式,其次是5- 甲酰四氢叶酸(5-F-THF),二者呈现 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什锦丁香、小叶丁香和兰丁香一年2次开花的持续期、花量以及花器特性、花粉活力、结实率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丁香均表现为第一次开花花期集中,约为15~20d,花量大,花序大,花序长宽近等;花粉活力和结实率均较高。第二次开花花期持续时间长,约为50~66d,花期不集中,花量小,为第一次花期花量的1/6,花序较小,花序长大于宽;花粉活力均较高,为70%左右,活力下降速度快,而结实率均为0。  相似文献   
8.
转Bt基因青花菜在遗传分离后代中的鉴定方法,对于准确筛选阳性单株和抗虫材料具有重要影响。利用5份青花菜材料、1份阳性对照(转Cry1Ac基因纯合材料)和5份回交父本(阴性对照)为试验对象,在基因水平上对Cry1Ac进行普通PCR扩增,蛋白水平上采用Bt-Cry1Ab/1Ac转基因检测试纸条测定,表观上采用小菜蛾离体饲虫试验进行抗性鉴定,比较阐明了3种方法的鉴定效果和优缺点。结果表明,3种方法分别从5份青花菜回交材料的159个分离单株中检测到82、77和75份阳性株,经卡方显著性检验,各材料阳性单株与非阳性单株分离后代均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分析表明,小菜蛾离体饲虫试验对于鉴定转Cry1Ac后代抗虫效果准确可靠,但需要很好地控制实验条件;Bt-Cry1Ab/1Ac转基因检测试纸条灵敏度高,可快速观察到Bt毒蛋白的实际表达量,基本不受条件限制,但必须控制人为误差;普通PCR扩增能够鉴定阳性株,但不能反映实际抗虫效果,必须结合小菜蛾饲虫试验或Bt毒蛋白水平上的检测才能实现精准鉴定。  相似文献   
9.
以茄子叶色黄化突变体‘chl861-2’及其叶色正常近等基因系‘0643-1’为试材,研究其生长变化趋势、主要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变化和光合特性。该突变体具有叶绿素缺失突变特征,从子叶期开始表现出叶色黄化现象,子叶浅黄色,整个生育期真叶黄色。突变体植株生长缓慢,矮小,生育期延长,生长势和果实显著小于野生型,单果质量只有野生型的71.58%;在苗期、门茄开花期、四门斗开花结果期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比野生型亲本显著降低;在苗期、门茄开花期净光合速率(Pn)显著低于野生型,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低于野生型,胞间CO2浓度(Ci)高于野生型。以突变体与3个正常叶色自交系为亲本构建6世代群体,对突变体叶色黄化性状遗传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色黄化性状为隐性核单基因控制,将该基因命名为Smchl-1。  相似文献   
10.
刘磊  舒金帅  苏龙  李君明 《园艺学报》2017,44(9):1749-1758
番茄心室胶状物的形成是肉质浆果发育的重要过程和典型特征,在调控果实成熟、风味与质地变化以及种子的发育和休眠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果实发育过程中,胎座外层组织分化形成心室组织,最终形成高度液泡化的胶状物。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细胞分化、分裂与膨大等是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植物激素、水解酶、细胞周期与转录因子等对心室胶状物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其中AGAMOUS基因家族与核内复制可能是调控心室胶状物形成的关键因子。对番茄心室胶状物的发育、形成及其调控因子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揭示胶状物的形成和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