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42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指示品种,在景泰扬黄灌区对3个型号的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进行了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对马铃薯的产量性状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增加单穴结薯数和单穴薯重,提高大中薯率和商品薯率,减少烂薯,从而提高产量和增加纯收益及产投比。综合分析认为,在马铃薯生产中可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建议景泰扬黄灌区及类似地区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的施用方案为马铃薯生长前期(出苗期至现蕾期)施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Ⅰ型180~225 kg/hm2,中期(初花期至终花期)施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Ⅱ型360~450 kg/hm2,后期(终花期至成熟期)施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Ⅲ型240~300 kg/hm2。  相似文献   
2.
针对西北风沙土保水保肥能力差的问题,通过盆栽试验研究4个不同的有机酸土壤调理剂用量(0、20、40、60 g/kg)对西北障碍性土壤风沙土的水肥状况以及种植箭筈豌豆和玉米出苗率的影响,应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为合理利用有机酸土壤调理剂改良风沙土理化性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施用有机酸土壤调理剂可以显著提高风沙土中有效态及全量氮、磷、钾养分含量以及有效养分占比。60 g/kg有机酸调理剂用量下种植箭筈豌豆和玉米,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未施用处理分别提高167.01%、300.25%、74.32%和70.00%、212.84%、108.28%。作物生长期内水分蒸发散失量随着土壤调理剂用量的提升不断降低。调理剂用量60 g/kg时,种植箭筈豌豆和玉米的水分蒸发散失量较未施用调理剂处理分别显著下降22.43%和32.42%。但两种作物出苗率均随调理剂用量的提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调理剂用量为20 g/kg时达到峰值。土壤盐分测定结果也显示除钾、钙、镁离子等有益元素外,钠离子和氯离子也随着调理剂用量的提升显著提高,但全盐含量差异不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对15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有机酸土壤调理剂用量的提升,综合评分不断提高。因此,风沙土上调理剂的最佳用量为60 g/kg。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甘肃省贫困地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优势分析,提出的发展对策是:加大无公害农产品技术引进及推广的力度;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着力建设无公害生产基地;加强宣传培训,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强化监管,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培育无公害农业产业化龙头和无公害产品品牌.  相似文献   
4.
缓/控释肥料应用优势与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缓/控释肥料对肥料利用率、作物产量、作物生长、节约能源、我国农村现状、农业生产实际、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缓/控释肥料应用优势,并针对缓/控释肥料实际应用与推广中的存在问题,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是:设立"缓/控释肥料"科研专项,支持技术创新;出台缓/控释肥料生产和销售企业优惠政策;加快缓/控释肥料使用农户直补步伐。  相似文献   
5.
圆褐固氮菌对春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探讨了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 beijerinckN45及用其研制的生物氮肥对春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生物氮肥的研制及其与化学氮肥的最佳配比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供试菌株N45具有对春小麦的增产作用和对氮肥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将其研制为生物氮肥后,其效果在田间得到了很好的再现,盆栽与田间试验均是与半量化学氮肥配施效果最佳,相比同量化肥处理分别提高春小麦秸秆产量12.70%和16.34%;籽粒产量15.31%和11.77%;氮素收获指数0.68%和0.13%;氮肥农学利用率30.37%和59.39%;氮素吸收利用率26.53%和88.66%;氮肥偏生产力15.27%和11.77%;氮肥生理利用率12.24%和35.24%,同时还能够提高秸秆和籽粒中全氮、全磷和全钾的累积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长期翻压绿肥条件下减施化肥对小麦产量稳定性以及地力贡献的影响,为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高效施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2020年在河西绿洲灌区开展了12年的定位试验,供试作物为春小麦。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CK)、100%化肥(CF)以及翻压绿肥后化肥分别减量0%、10%、20%、30%、40%、100%。根据历年小麦产量,计算累积增产率、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和变异系数;构建一元灰色线性模型,计算不同施肥长期趋势产量;计算累积土壤地力贡献率以及不同处理累积肥料贡献率。【结果】随着试验年限延长,除减施100%化肥处理外,各翻压绿肥处理肥料对小麦产量的累积贡献率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且处理间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无显著差异,2020年均达到60%左右。不施肥处理(CK)土壤地力对小麦产量的累积贡献率不断下降,从2009年的57.41%下降至2020年的34.24%。翻压绿肥基础上化肥减量40%以内,小麦12年平均产量高于100%化肥处理(CF)。一元灰色线性模型显示化肥减量40%以内,小麦产量变异系数随着化肥减施量的升高而不断升高,产量可持续指数则不断下降。化肥减量40%...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绿洲灌区冬小麦氮磷配施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河西绿洲灌区,研究了不同氮磷肥配比处理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等及产量构成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施用量对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单位面积穗数无显著影响,对粒重大小有显著影响。在河西绿洲灌区,研究了不同氮磷肥配比处理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等及产量构成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施用量对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单位面积穗数无显著影响,对粒重大小有显著影响。以施磷(P2O5)225 kg/hm~2、施氮(N)300 kg/hm~2风干千粒重最高,产量也最高,达8 506.48 kg/hm~2,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风干千粒重最高,产量也最高,达8 506.48 kg/hm~2,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从有机肥和化肥生产能力,肥料产品标准度、利用现状分析了甘肃省有机肥和化肥资源现状及问题。从加强科学施肥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识;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加强科技攻关,研发新产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农民施用有机肥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市场监管、保证肥料质量、维护肥料市场价格秩序等方面提出了合理施肥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试验设喷施百菌清推荐剂量(2 400g/hm2,T1)、加倍剂量(4 800g/hm2,T2)、喷清水(对照)3个处理。探讨蔬菜上百菌清残留量的安全性,开展番茄中百菌清残留的消解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百菌清在番茄上的自然消解速度随施药剂量的增大而减慢。喷药后24h内消解最快,T1处理和T2处理施药后1d的消解率分别为60.22%和27.58%,7d的消解率达91.72%和46.67%,其半衰期分别为4.3d和18.0d。按推荐剂量施药1d后采摘,番茄中百菌清残留量为0.370mg/kg,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从人体健康风险角度分析,如果按规范施药,百菌清在番茄上施用安全,产品食用无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凉州区是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区调水保生态的重要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本研究立足凉州区自然资源优势,从区域水土资源现状、限制因子及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以水资源高效永续利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农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农畜产品质量监控、农业综合效益全面提升为基础的六大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战略,总结得出了区域内农业生态循环模式资源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