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6篇
综合类   62篇
园艺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园艺作物挥发物合成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挥发物作为其重要的次生代谢物,主要包括绿叶挥发物、萜类挥发物和苯环类化合物,对调节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间的三级营养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其合成调控机理,对探索其在植物防御以及生长发育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园艺作物挥发物是影响其品质、功能性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成分。为此,本文对园艺植物挥发物的种类、合成途径以及调控机制方面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其生物学方面的功能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旨在克隆菊花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并探讨其在不同组织的表达特性以及在胁迫和激素处理下的响应模式。[方法]以菊花‘神马’为试验材料,依据其转录组数据库信息,克隆CmPAL全长,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在蚜虫和干旱胁迫以及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变化。[结果]CmPAL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全长2 154 bp,编码氨基酸717个,理论等电点(p I)为5.75,预测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77.73×10~3。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黄花蒿和泡黄金菊的PAL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分别为97.94%和91.88%,具有较高的保守性。CmPAL在菊花根中表达量最高,管状花中次之。蚜虫胁迫和茉莉酸甲酯(MeJA)可诱导CmPAL基因的表达,水杨酸(SA)、独角金内酯类似物GR24则抑制CmPAL的表达。干旱胁迫3 h处理组CmPAL基因表达量高于对照组。[结论]菊花‘神马’CmPAL基因在菊花的根中表达量最高,并受蚜虫和MeJA诱导,受SA和独角金内酯类似物GR24抑制,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多种胁迫防御反应和激素应答。  相似文献   
3.
五个小菊品种(或种)的耐热性鉴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叶绿素相对含量、POD酶活性和电导率测定,对毛华菊、南京3、京11、北林红、红十月5个小菊品种(或种)的耐热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时间延长,毛华菊叶片叶绿素下降速度最小、电导率上升最慢、POD酶活性表现最高,是一最耐热的各类,其次是南京3;耐热性最差的是京11;红十月和北林红的耐热性介于毛华菊与京11之间。  相似文献   
4.
菊花耐寒特性分析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低温是影响菊花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从生理、形态解剖等水平对菊花耐寒特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各耐寒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可靠的菊花耐寒性数学评价模型,为菊花耐寒种质的挖掘、耐寒性新品种选育及大规模菊花品种的耐寒评价奠定基础。【方法】对6个菊花品种在低温处理下的脚芽叶片的SOD酶、CAT酶、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等生理指标以及解剖结构特征的分析,结合相关性检验,筛选与耐寒性密切相关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筛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对14个与耐寒性有关的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菊花半致死温度(LT50)与-14~-17℃的SOD变化率、-11~-14℃的可溶性糖变化率(SS1)、栅栏组织厚度(L2)和上表皮厚度(L4)、栅/海比(L6)、栅栏组织紧密度(L7)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栅栏组织疏松度(L8)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提炼出4个指标并建立了菊花耐寒性评价的数学模型:Y=16.370-0.029SS1-0.075L7-0.314L8-12.250L6(R2=1.000),预测精度大于94%。  相似文献   
5.
菊花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发掘控制菊花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的主效QTL,为菊花花器性状的分子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42株菊花‘雨花落英'x‘奥运含笑'F1代群体为材料,调查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两个性状在2008-2009两个年度的分离情况,并基于菊花SRAP遗传图对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在两年间均表现为连续分布,具有数量性状的典型特征,且两者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0.37,P<0.01).基于菊花SRAP遗传图谱的QTL定位研究共检测到2个QTL与菊花管状花数量显著相关,7个QTL与花心直径显著相关.这9个QTL主要分布在亲本‘雨花落英'遗传图的Y1、Y2和Y21以及‘奥运含笑'遗传图的A5、A13和A19共计6个连锁群上,各个QTL的LOD值介于2.50-4.18,可以解释6.17%-13.72%的表型变异.其中在两年中检测到控制管状花数量的TfnElY21和TfnE2Y21以及控制花心直径的FcdE1Y1和FcdE2Y1在连锁群上所处的标记区间相同,应分别属于同一个QTL,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其余在单个环境中检测到的QTL受环境影响较大.[结论]共获得9个QTL与菊花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显著相关,其中受环境影响较小的主效QTL可用于菊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6.
12份不同地理居群野菊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形态学性状和分子标记对12份不同地理居群野菊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野菊各形态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14.06%~67.50%),叶柄长、叶长/叶柄长、花序径、舌状花长、舌状花宽和舌状花长/舌状花宽可能是造成野菊不同地理居群间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25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246条扩增带,其中229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平均为92.5%;29对SRAP引物组合共产生651条扩增带,其中638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平均为98.0%,从分子水平揭示了野菊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居群间的Nei's遗传距离分布在0.211 7~0.494 9之间;聚类分析表明,南京野菊和四川野菊遗传关系较近,武夷山野菊独立成一组,与其他地理居群野菊遗传关系较远,不同地理居群野菊的遗传变异与地理分布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32个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耐盐性筛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确定菊花耐盐种质的筛选方法,并以2个栽培菊花品种为对照,对30份菊花近缘种属野生资源进行耐盐性筛选,为耐盐菊花新品种选育提供耐盐种质。【方法】在Hoagland营养液水培条件下,分别设置5个浓度NaCl(0、40、80、120、160、200mmol·L-1)对4份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进行处理,根据单株受害叶面积比率的差异,确定适宜的筛选浓度;在此筛选浓度下对32份材料进行胁迫处理,通过建立受害程度与胁迫时间的数学回归模型,利用回归方程分别求出材料单株受害叶面积达50%所需用时间,以此进行耐盐性排序,并与其它叶片形态受害指标的筛选结果相比较,采用系统聚类法综合各项指标评价各材料耐性。【结果】耐盐筛选适宜浓度为120mmol·L-1,在此胁迫浓度下,各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大,依据不同指标的耐盐筛选结果间相关性较高;建立了3类共32个回归方程,各方程的回归效果良好。【结论】以叶片形态症状为依据可以对菊花近缘属植物的耐盐性进行快速、有效筛选,根据聚类结果将32份耐盐性材料分为极强、强、中等、敏感4个级别,芙蓉菊、牡蒿、达磨菊耐盐性极强;菊蒿、大岛野路菊耐盐性强;滨菊、黄金艾等7份材料的耐盐性中等,栽培菊、紫花野菊、小红菊、毛华菊、甘菊等20份材料对盐胁迫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研究翻译起始因子4E在菊花中的表达特性及功能,克隆菊花翻译起始因子4E(CmeIF4E)基因,分析其表达特性并初步筛选得到菊花CmeIF4E的互作蛋白。【方法】根据已报道植物的eIF4E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菊花eIF4E基因,荧光定量PCR及亚细胞定位分析菊花CmeIF4E的表达特性,并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其互作蛋白。【结果】克隆获得菊花eIF4E基因全长914 bp,其开放阅读框(ORF)654 bp,编码1条包含218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将该基因名为CmeIF4E,GenBank登录号为JQ904591。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菊花CmeIF4E与已报道的莴苣的同源基因亲缘关系最近,该结果与植物分类学相符。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CmeIF4E基因在切花菊‘神马’各个器官中均有表达,幼嫩的根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叶片,而茎中表达量最低。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CmeIF4E在细胞的核、质、膜上都有表达。筛选得到菊花CmeIF4E互作蛋白,其中包括蛋白翻译和翻译后修饰、光合作用、抗逆和防御等相关蛋白。【结论】CmeIF4E在菊花组织中为组成型表达,亚细胞定位显示其在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上都有表达。候选蛋白分析验证了CmeIF4E在翻译起始中的作用,还推测其可能与光合系统、植物的抗逆防御相关,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在菊花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旨在建立茶用菊品种的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适合高产、适应性强的优良茶用菊品种.[方法]基于40个茶用菊品系的田间性状和花部性状,采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以及K-means聚类分析法构建茶用菊的综合评价体系.[结果]共确定10个影响茶用菊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关键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其中单株花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连作导致‘滁菊’生长受到抑制,产量及品质下降.通过研究生物有机肥(BOF)对‘滁菊’产量及主要品质的影响,探究‘滁菊’连作障碍防控的最优方案.[方法]在‘滁菊’扦插育苗及大田移栽时分别或同时施用生物有机肥,试验共设4个处理:1)常规土壤育苗+连作土壤定植(CKn+CKf);2)常规土壤育苗+连作土壤施用BOF定植(CKn+BOF);3)常规土壤施用BOF育苗+连作土壤定植(BOF+CKf);4)常规土壤施用BOF育苗+连作土壤施用BOF定植(BOF+BOF).测定不同处理中‘滁菊’的根系活力,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鲜花产量,花序黄酮含量及与‘滁菊’主要品质相关的指标.[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不仅能够增加‘滁菊’根系活力,提高3种土壤酶活性,并能显著抑制‘滁菊’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提高‘滁菊’产量及黄酮含量,还能显著提高‘滁菊’株高、茎粗、冠幅、分枝数、根冠比、鲜质量和生物量等主要生长指标.其中BOF+CKf处理能显著提高‘滁菊’根系活力和地下部鲜质量,但其他生理指标与对照处理(CKn+CKf)相比无显著差异.BOF+BOF处理的‘滁菊’综合指标最佳,其产量、黄酮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氮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CKn+ CKf,分别提高了34.71%、95.71%、73.76%和97.22%.[结论]育苗与大田移栽时同时施用生物有机肥,不仅能显著抑制‘滁菊’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提高3种土壤酶活性,而且能明显促进‘滁菊’生长,提高‘滁菊’产量及其主要品质,该处理为‘滁菊’实际生产中连作障碍防控的最优方案,将为‘滁菊’连作障碍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