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创业两遇"贵人"曾有记者问谭木匠的成功是否有秘诀,谭传华的回答简单利落,"没什么秘诀",不过他也没否认"有幸运的因素"。谭木匠的幸运,就是在几个关键的坎儿都遇到了"贵人"。  相似文献   
2.
以自选的菊苣株系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9月9日播种,播种后76~181 d每隔1周左右采收1次,测定根的糖分、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软化后芽球的形态指标,探讨不同采收期对根系营养成分及芽球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和叶含水量均随气温下降而降低并在大寒节气前后达到最低点;在播种后76~153 d,根的总糖含量持续增加,而还原糖含量则为当最低气温低于0℃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增加,153 d以后根的总糖含量逐渐下降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也发生了改变;根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104~146 d明显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在90~160 d上升,以后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播种后76~153 d采收的植株,其芽球直径和重量分别与根的干重、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显著相关,芽球转化率仅与单位重量根中的还原糖含量呈显著相关,软化天数分别与根干重、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表明,所选菊苣株系在越冬期间未发生冻害,适当延期采收可使包括糖分和氨基酸在内的干物质充分积累,在南京地区1月初至2月上旬采收植株有利于保证芽球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与乙酰胆碱酯酶共价结合,从而抑制其正常的生物活性,但此类农药的无节制使用导致其大量残留于生态环境中,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生存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作者基于量化反应性指数,采用遗传/偏最小二乘法,对氨基甲酸酯与其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预测方程的决定系数 (R2) 均在0.8以上,采用留一法和自举法交叉验证的R2均在0.7以上;一致性模型的R2为0.823,均方根误差为0.369,获得了较好的预测模型。同时发现,量化反应性指数的引入有效增强了模型的可解释性,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和验证氨基甲酸酯与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机理。本文所得到的模型可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活性预测和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