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6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青枯病病原腐霉对其伴生镰刀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以玉米青枯病病原肿囊腐霉(Pythium inflatum Malthews)与禾生腐霉(Pythium gramlnicola Subram)为材料,着重研究了两种腐霉的生长与代谢对其伴生病原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的影响,结果表明:1.腐霉的定殖生长能力弱于禾谷镰刀菌。在腐霉菌落上,禾谷镰刀菌仍可生长,而在禾谷镰刀菌菌落上,腐霉则不能生长。2.在伴生条件下,腐霉被镰刀菌覆盖的时间长短随接种间隔而有变化,接种间隔愈短,则覆盖愈快。3.两种腐霉的培养滤液均对禾谷镰刀菌的孢子萌发与芽管伸长及菌落扩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明滤液中含有对镰刀菌生长有利的活性成分。4.腐霉培养滤液对禾谷镰刀菌红色色素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原因可能与腐霉的嗜糖性有关。5.田间结果表明,腐镰复合接种的发病率接近禾谷镰刀菌单菌接种,但低于腐霉单菌接种。  相似文献   
2.
生产实践证明,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的重要途径。特别对一些发生范围广、流行速度快,用药剂还难以防治的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显得更为有效。开展作物种质资源对一些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3.
玉米小斑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病害。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我国、菲律宾等地就已发现T型雄性不育细胞质严重感染玉米小斑病的现象。1970年美国由于大面积种植T胞质杂交种终于导致玉米小斑病大  相似文献   
4.
作者1987—1988年进行O、T、C三个生理小种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生理小种分别接种在WF9和B73两套同核异质的玉米苗上,所产生病斑的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T小种在WF9’和B73’上产生的病斑与WF9和B73上产生的病斑相比,在长度和面积上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C小种在WF9°和B73°上产生的病斑与  相似文献   
5.
用选择性抑制剂测定腐霉与镰刀菌对玉米的致病性TestingthePathogenicityofPythiumandFusariumtoAdultMaizebyUsingSelectiveInhibitors玉米青枯病的田间症状及其发病条件,与国内外文...  相似文献   
6.
北京和浙江地区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1982-1986年,对北京、浙江地区的玉米青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在1985和1986两年分离的200株病株中,腐霉菌(Pythium)占66.5%,镰刀菌(Fusarium)占37%,丝核菌(Rhizoctonia)占10.5%,细菌(Bacteria)占4.5%,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占3%。回接成株期玉米试验表明,肿囊腐霉菌(P.inflatum Malthews)和禾生腐霉菌(P.graminicola Subram)是玉米青枯病的病原菌,而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 Schw.)则不是,至少不是主要病原菌。从玉米上分离出肿囊腐霉菌,过去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稻的母本不育系95%左右来源于野败型细胞质。鉴于在玉米生产上曾由于长期大面积使用T细胞质,造成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大流行,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随后C细胞质的应用又导致C小种的出现。而危害水稻的主要病菌稻瘟菌生理分化又非常快,那么,大面积野败型不育细胞质的长期应用是否会  相似文献   
8.
血清饥饿对兔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体积分数0.5%血清的DMEM直接饥饿胎儿及皮肤成纤维细胞,细胞数先是略有增长,然后逐渐下降。胎儿和皮肤成纤维细胞在血清梯度饥饿期间,更换含体积分数为4%,2%和1%血清的DMEM,细胞仍缓慢增长;更换含体积分数为0.5%血清的培养液后,细胞数逐渐降低。血清饥饿成纤维细胞后,细胞直径明显小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20,19VS36μm,P〈0.01)。血清饥饿的成纤维细胞,PCNA单抗染色阴性,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妊娠免疫维持机制及其失调与胚胎死亡的关系,并指出了免疫失调引起的早期胚胎死亡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1 材料和方法 1991年4月中旬,笔者对生有皮蠹幼虫的数十盒针插昆虫标本分别用卫生球、樟脑精和磷化铝片进行了熏蒸试验。施药方法是在针插昆虫标本盒内,放入装药剂的小白纸袋,用大头针固定,每种药剂处理9盒标本,分别放入较大的塑料薄膜袋里。为使药效迅速发挥,在袋内放入蘸少许清水的脱脂棉,然后扎紧袋口,勿要漏气。同时设对照,7d后检查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