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树木资源不被破坏,是园林绿化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在配合原崇文区危旧房改造及市政项目建设中,对生长好又具有观赏价值的特大规格树木进行了移植保护,本文对特大规格树木移植的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为解决城市建设与大树保护的矛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冬小麦新品系陇育0914的126个株行系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生物性状鉴定,再用聚丙烯酰胺电泳凝胶(A-PAGE)技术对陇育0914醇溶蛋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醇溶蛋白A-PAGE图谱的变异与田间生物性状的穗色、株高和蜡质层有关,而田间生物性状的叶耳色、护颖、颖肩和颖嘴的变异在图谱上并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并提出了猪链球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期为防治猪链球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粒重稳定性是小麦稳产性的重要评价指标。为了发掘小麦在遭受虫害等减源逆境伤害时影响粒重稳定性的QTL,以小偃81和西农1376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设早播和晚播两个播期,对减源处理下该群体的粒长、粒宽和千粒重进行表型分析,同时计算减源处理与对照处理的表型比值,进而估测发育稳定性,并利用50K芯片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减源处理下RIL群体的粒长、粒宽和千粒重均显著下降。采用完备复合区间模型对不同处理的表型值、表型比值分别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18个QTL,分布于2A、3A、3B、3D、4B、4D和5D染色体上,其中有8个QTL在减源处理和对照处理中均表达, Qgl.nwafu-5D.3 Qkgw.nwafu-5D均在早播对照处理和晚播减源处理中被检测到,平均可解释表型变异的8.73%和8.19%,为稳定QTL,且 Qgl.nwafu-5D.3也在早播减源处理中被检测到,推测这2个稳定QTL可能为新发现的位点。控制表型比值的QTL大多与控制粒长、粒宽和千粒重的QTL区间重合,推测维持减源后粒重稳定性的QTL与控制粒长、粒宽和千粒重的位点紧密连锁或存在“一因多效”现象。  相似文献   
6.
通过将甘蓝上多代饲养的B型烟粉虱分别向菜豆、辣椒和玉米上转接,研究寄主转换对第1代试虫发育历期、存活率和成虫生殖率的影响;比较了寄主转接前后成虫体内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转接寄主后,各项生物学参数显示菜豆较适宜B型烟粉虱的存活,辣椒和玉米均不利于B型烟粉虱的存活;转接3种寄主后烟粉虱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酶活最大反应速度()发生了显著差异(p<0.05).文中对可能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京英一号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专家对荷兰引进的蒲公英品种经单株选择、株系繁种、混合选择繁种等方法而选育成的抗性和适应性都很强的新品种,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在示范种植中表现优良。同时,本文介绍了京英一号蒲公英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为国家草莓种质资源圃所在地,已收集保存单艺品种资源300余份,通过对这些品种生长发育习性、耐贮性、丰产性和抗逆性等性状的鉴定评价,推出下列几个优良品种,供草莓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锋 《江苏蚕业》1993,(2):29-29
<正> 我场在七十年代中期发现了桑萎缩病的危害,当时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及科学的防治方法,致使病害日趋严重,1981~1982年每年挖出的病株堆积如山,田块病株率达30~50%。1982年开始重视桑萎缩病的综合防治工作,通过5年(1983~1987年)的努力,发病率逐步下降到18%左右。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发病率仍较高。从1988年开始,针对前5年防治方面的薄弱环节,我场在防治工作上又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了以下几个关键措施:一、彻底挖除病株除冬春彻底挖除病株外,重点抓6月、7月和9月,尤其是掌握夏伐后6月中下旬这一关键时期,因为这是一年内桑树发病的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测定了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及其混用对水稻褐飞虱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12.5 g/hm2)单剂药后3、7 d的防效分别为56.79%和73.33%,效果不太理想;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12.5 g/h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和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以有效成份1∶1混配(有效成分112.5 g/hm2)的防效较好,药后7 d防效分别达到93.08%、91.46%;说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和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以1∶1混用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效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