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唐承成 《植物医生》2005,18(1):29-30
菜青虫[Pieris vapac Linne]是十字花科作物上的主要害虫.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油菜及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大,该虫已成为普定县重大虫害之一.菜青虫已对多种杀虫剂产生抗药性和耐药性,防治较为困难,加上人们对无公害食品的追求,严禁在蔬菜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因此必须筛选出高效安全的农药进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2014~2015年对柑橘大实蝇的普查、监测及防控,基本掌握了柑橘大实蝇在普定县的发生规律,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将柑橘平均落果率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探索龙珠牌生物型有机无机复合肥对改良土壤、防治污染、增产提质的作用,在2001年度试验示范的基础上,2002年在普定县城关等6个乡镇进行了试验和200hm^2示范。结果表明,每667m^2施用生物复合肥50kg作底肥,追施多效奇2kg的处理A、B,分别比对照C增产稻谷31.1%、18.6%,增值147.5元、115.5元;大面积示范增产23.8%,增值112.5元/667m^2。施用生物复合肥后,土壤pH值、有机盾和稻谷P、K及粗蛋白质含量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唐承成 《植物医生》2011,24(3):29-29
茶毛虫(又名茶毒蛾)和茶蓑蛾是普定县茶区以幼虫取食茶树成叶的重要害虫。以老茶园受害重,常啃食叶片,形成为害中心或整丛光秃,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自2006年调查至今,每年老茶园内茶毛虫平均每百丛卵块为7.8~13.9个;茶蓑蛾平均每百丛幼虫337~522头,均超过防治指标。1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5.
普定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为1.1万hm2左右,在其生长过程中受到多钟病虫的为害,影响水稻的生长,造成减产。优化栽培技术不但是水稻高产优质的保证,也是防治水稻病虫害价廉简便的方法。笔者介绍优化栽培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唐承成 《植物医生》2002,15(3):21-22
稻叶鞘腐败病是水稻孕穗至抽穗期由半知菌类丛梗孢目的真菌侵染剑叶叶鞘的病害。剑叶叶鞘受害后 ,致使秕谷粒增加 ,千粒重降低。若形成包穗或半包穗 ,损失更重。20世纪90年代以前仅限于部分乡镇的局部田块发生 ,危害不严重 ,随着水稻生产的发展及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 ,现已成为我县发生面积逐渐增大 ,危害逐渐加重的新病害。1998年发生面积0.25万hm2,占全县栽插面积的30.1% ,平均减产5.12% ;1999年发生面积0.30万hm2,占水稻栽插面积的37.8% ,未防治的损失7.58% ,2000年发生面积0.34万hm…  相似文献   
7.
稻叶鞘腐败病是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期由半知菌类丛梗孢目真菌侵染剑叶叶鞘引起的病害。剑叶叶鞘受害后,秕谷增加,千粒重降低。若形成包穗或半包穗。损失更重。20世纪90年代以前仅限于部分乡镇的局部田块发生,为害不严重。随着水稻生产的发展及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现已成为普定县发生面积逐渐增大、为害逐渐加重的新病害。1998年发生面积2500hm^2.占全县栽插面积的37.8%,  相似文献   
8.
通过2003—2011年对普定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普查、监测及防治探索,基本掌握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普定县的发生情况,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稻水象甲疫情自2010年5月29日首次在普定县被发现以来,通过4年的普查、监测及防控探索,基本掌握了稻水象甲在普定县的发生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将稻水象甲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控制稻水象甲的发生、扩散及掌握稻水象甲在普定县的数量变化,连续3年(2015—2017年)分别在化处镇(轻发生)、马官镇(中等发生)和白岩镇(重发生)进行稻水象甲灯诱试验。结果显示,普定县灯下诱到的稻水象甲均为越冬代成虫,始见期为3月底至4月初;终见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灯下虫峰3~11个,主峰期较明显,多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始见日到虫峰日为14~47 d;全年灯下有虫日数18~57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