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农药残留分析中植物样品的前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阐述了植物样品前处理的基本方法及其发展。重点围绕方法的简化及小型化进行讨论。农药残留分析目前大部分采用气相色谱法或液相色谱法。20年来分析仪器有了很大的发展,将计算机引入仪器,提高了仪器的自动化程度,也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但分  相似文献   
2.
用高压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在波长229纳米处测丙环唑;气相色谱则采用电子捕获检测器。两法均以甲醇作样品的浸提溶剂,用液-液分配进行初步净化。如用气相色潜电子捕获检测器,需用氧化铝柱层析进一步净化。两法的回收率都大于80%。气相色谱法对样品的最低检出浓度为O.02毫克/公斤,液相色谱法则为0.4毫克/公斤。  相似文献   
3.
农药残留分析首先用有机溶剂将农药从样品基体中抽提出来,此时会有很多物质随着农药进入到提取液中,如脂肪、色素、糖、水分等,如果不将此类共提物与待测农药分开,则无法进行检测。待测农药一般为微克级或更低,干扰物一般为毫克级或更高,即待测农药只占提取物中的微小部分,因之纯化过程中常常容易造成农药的丢失。纯化是分析方法中难度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与农药残留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介绍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取时间短,耗费有机溶剂少和提取条件可控制,它克服了溶剂提取的缺点,提取效果接近索氏法,已经成为一种优秀的样品制备技术,农药残留分析中采用这一技术具有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全膳食研究主要了解餐桌上(或菜篮子中)食物的种类和消费量、所含的营养成分与有害物质,残留农药的研究是其中的一部分。测出了全膳食中残留农药的种类和含量,就能够比较正确的评价消费食物的安全性,对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药残留的免疫分析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药残留的免疫分析法杨曼君(华南农业大学实验中心510642)免疫法以其简单、快速、灵敏的优势,在临床检验中获得巨大成功,也促进了对其它应用领域的开拓。农药残留分析则是其应用的延伸,特别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更受到残留分析家的青睐。1982...  相似文献   
7.
农药残留分析中的提取新技术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介绍了近些年来, 农药残留检测分析中的加速溶剂提取法(ASE) 、微波加热提取法(MAE)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SFE)、微型固相提取法(SPME) 等一些新的提取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毛细管柱是一根细而长的管子,内径约为填充柱的十分之一或更细,内壁涂布固定液,去掉了填充柱中的担体,柱中心是空的,因此又称开口柱或空心柱(WCOT).毛细管柱内涂布的固定液比填充柱少几十倍到几百倍,容许的进样量很小,如何将少量样品加入到柱中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1959年 Desty 用简单的分流进样器将注入样品中的小部分引入毛细管柱中,用火焰离子化鉴定器首先将石油馏分分离成几百种  相似文献   
9.
毛细管色谱法测定有机磷农药多残留最佳条件选择杨曼君(华南农业大学实验中心510642)毛细管柱突出的分离能力特别适用于农药的多残留检测.用色谱柱分离多种农药,要求彼此能够完全分开、峰分布均匀、分析时间短、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为达到此目的选择适当的柱子...  相似文献   
10.
农药分析中目前用得最多的是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以气体作为流动相;液相色谱仪以液体作为流动相;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流动相则为超临界流体色谱仪(Supercritical Fluid Chrormatography)。这是80年代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在农药分析中已得到多方面的应用。所谓超临界流体是物质处在其临界温度及临界压力上的状态,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因而兼有气体和液体的某些物理性状。若气体温度高于其临界温度时,则不管加多大压力都不能使之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