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8篇
  1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农田土壤环境的循环发展,高效准确地监测土壤盐分动态变化对盐碱地改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及时、有效地监测盐渍化土壤含盐量,以内蒙古黄河南岸灌区的4个典型盐碱化耕地改良示范区为例,利用Sentinel-2多光谱遥感影像,同步采集示范区内表层土壤的含盐量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敏感光谱指标,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逐步回归(SR)、岭回归(RR)3种简单机器学习模型和深度学习Transformer模型建模,最后进行精度评价并优选出最佳含盐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示范区土壤反射率的可见光、红边、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短波红外波段反射率与土壤含盐量呈负相关,引入光谱指数能够有效提升Sentinel-2遥感影像与示范区表层土壤含盐量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绝对值不小于0.32);对比不同模型发现深度学习Transformer模型优于简单机器学习模型,验证集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546和 2.687g/kg;含盐量反演结果与实地结果相吻合,为更精准反演内蒙古黄河南岸灌区盐渍化程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引黄灌区种植面积与种植结构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技术,对内蒙古4个大型引黄灌区(河套灌区、黄河南岸灌区、镫口灌区、麻地壕灌区)近30 a的种植面积及种植结构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利用河套灌区7 a实测调查样本,对解译结果进行检验,确定遥感方法的可行性及精度。通过遥感解译得出,灌区的控制面积为17 845.55 km2,对比官方统计数据相差-1.73%。灌区种植面积及土地利用率近30 a来变化不明显,整体呈微增加趋势。近30 a灌区的种植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单一小麦种植结构演变成现今小麦、玉米、葵花的多元化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3.
土地图斑面积量算是土地整理项目中的一项重要前期工作,由于图斑数量大,种类多,因此量算与统计工作量巨大。以内蒙古托克托县农村水利规划为例,应用MAPGIS软件的编辑处理、属性添加、空间分析、属性输出等功能对该县的5个乡镇所有行政村的土地面积进行量算与统计,结果证明应用MAPGIS这些功能极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尤其是空间分析功能更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应用这种方法对托克托县图斑面积量算与统计的结果可为该县的农村水利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可见这种方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内蒙古黄河南岸灌区杭锦旗自流灌区与达拉特旗扬水灌区为研究实例,根据首尾测算分析法的有关概念和计算原理,从而求出黄河南岸灌区自流灌区与扬水灌区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最后推求到整个黄河南岸灌区。首尾测算分析法思路明确、概念清晰、计算量小、所需要掌握的计算资料也相对比较容易获得。计算结果表明符合灌区实际情况,是一种能够在实际中进行操作的测算方法。该方法在黄河南岸灌区的实际运用,为进一步提高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更好的发展灌区节水灌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MODIS-EVI的内蒙古沿黄平原区作物种植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取内蒙古沿黄平原区农业资源信息,提高大区域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上作物种植结构分类的效率和精度。【方法】利用多时相作物分类方法在内蒙古沿黄平原区构建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时间序列曲线,依据不同农作物EVI时间序列曲线的差异对6种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葵花、西葫芦、番茄和苜蓿的种植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小麦、玉米、葵花、西葫芦、番茄、苜蓿和其他作物的用户精度分别为:79.59%、80%、83.67%、78.18%、75.93%、82.22%、68.75%,制图精度分别为78%、80%、82%、86%、82%、74%、66%,农作物总体分类精度达到78.29%,Kappa系数为0.747。经统计沿黄灌区种植的玉米实地统计面积合计为7912.17 km2,文中提取出的面积为7412.75 km2,相对误差为6.31%。【结论】通过对MODIS-EVI时间序列的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识别大尺度测区内的主要作物,该方法能够在大区域中低分辨率影像上实现较好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ETM+遥感影像的农田土壤含水率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 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土壤水分光谱法并借助回归分析建立农田土壤水分遥感反演模型并进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精度达到81%以上.可为河套灌区农田大范围的土壤水分实时、快速监测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灌溉水温对日光温室番茄幼苗生长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日光温室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溉温度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促进番茄幼苗生长的最佳灌溉水温。结果表明:25-45℃的水温灌溉范围内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番茄幼苗生长,提高生长势。用35℃温水灌溉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茎高、茎粗、叶面积、根系数、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氮量、单位鲜重的干物质量、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分别提高了23.09%、44.74%、35.15%、96.64%、11.36%、8.04%、60.00%、92.31%和189.32%,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土默特右旗ET0对气象因子和相关参数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ET0与气象因子和相关参数的响应性。【方法】以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为研究区,采用ENVI5.3软件,遥感反演相关参数,分析了参考作物腾发量(ET0)与气象因素和相关参数的相关性和主成分。【结果】(1)在年尺度上,气象因素对ET0的相关性排序为:净辐射日照时间最高温度相对湿度最低温度风速。在月尺度上,ET0在7月对最高温度和日照时间最敏感;4月ET0对相对湿度最敏感;5月对风速最敏感;净辐射与ET0相关性在4—10月都很显著;ET0与最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在作物生长季,ET0主要受净辐射、日照时间、最高温度的影响。(2)3种相关参数NDVI、植被覆盖度、地表温度和ET0均显著正相关,NDVI的相关性最显著。(3)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主成分变量Z1、Z2代替了原始数据(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间、风速、NDVI、植被覆盖度、地表温度、净辐射),使复杂的研究变得简单。【结论】在作物生长季,ET0主要受净辐射、日照时间、最高温度的影响;在相关参数中,与NDVI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NDVI与EVI的作物长势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15年大气校正后的时间序列Landsat8影像,研究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增强型植被指数EVI随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了二者监测低、中、高植被覆盖的差异,比较分析了NDVI和EVI分布频率曲线差异及时间序列曲线差异。结果表明:地表刚出现植被时,NDVI和EVI的增加速度最快,随着地表植被覆盖度的增加,NDVI与EVI的增加速度减缓。低植被覆盖下NDVI的增加速度大于EVI,中等植被覆盖下NDVI和EVI的增加速度接近,高植被覆盖下NDVI的增加速度小于EVI,不同植被覆盖下的NDVI值始终大于EVI值。NDVI和EVI分布频率曲线能描述不同植被覆盖度像元数量和随时间的变化。NDVI和EVI时间序列曲线能清晰反映一种作物的长势变化规律及不同作物在同一时期的长势差异。在作物生长初期或低植被覆盖下,NDVI、EVI都偏高估计植被覆盖度,NDVI估计值略高于EVI的估计值。在作物生育中期或中等植被覆盖下,二者对植被描述能力相似。在作物生育高峰期或高植被覆盖下,监测作物长势变化EVI比NDVI更敏感。综上所述,监测作物时可根据作物生育期植被覆盖度变化特点合理选取NDVI和EVI植被指数,也可同时选用NDVI和EVI两种植被指数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0.
二维洪水演进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泛区洪水演进数值模拟是风险分析与居民防洪避险等非工程措施的重要依据。从洪泛区模拟的必要性、二维洪水演进的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求解的数值计算方法、离散计算域采用的网格、洪水模拟程序设计、模型的率定和验证等方面对洪水演进数值模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