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植物保护   7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50年在河北徐水县調查白菜病害时會見到矮縮而有坏死斑型的病害,一般称之为"抽瘋"或"孤丁";为害率在3%左右。同年在山东历城調查时亦曾發現比类病害;为害率在5%以下。当地农民認为病害的發生与栽培甘藍有关,而且与蚜虫有关。河北白菜区到处有这一类型的發現,但为害的情况不严重。1952年东北大白菜栽培区普遍發生这种病害,使菜株矮縮不长,損失極大;一般称之为"弧丁"。  相似文献   
2.
 在我們过去的观察中[3,4]已經指出,中國白菜品种間对于軟腐病存在着抗病程度的顯著差异,这些差异与白菜植株的形态及叶柄的邑澤有一定的联系,例如包心白帮的比較容易受病,而疏心青帮的一般此較抗病。同时我們也观察到白菜整个生長發育期中以抱头以前的階段比較不易發病而在抱头以后則發病愈來愈多。  相似文献   
3.
 白菜軟腐細菌Erivinia aroideae不能在田間土壤中越冬,但能在未分解的病菜根和病菜叶中越冬。用病根及病叶等所作的堆肥中不能分离出具有致病力的軟腐細菌。菜窖中的废菜叶为軟腐細菌越冬及繁殖的主要場所之一。春季由麻蝇(Sarcophaga sp.)及花蝇(Fannia sp.)传布到田間的感病作物上,另外也可以由蜜蜂(Apis mellifera L.)、叶蜂(Athalia rosae L.)及小菜娥(Plutella maculipennis curtis)等繼續在白菜間传布。此外窖中移出的菜种株上亦带有病原細菌。因此認为菜窖中及田間殘菜根的越冬細菌是軟腐病的初次侵染源  相似文献   
4.
 白菜軟腐細菌(Erwinia aroideae)在不灭菌的土壤中可以存活11天至14天。  相似文献   
5.
影响中国白菜孤丁发病的一些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Rupr.)孤丁的病原业已鉴定为无菁病毒(Turinp Viurs 1 Hoggan&Jhnson)的一个株系,而且证明在华北地区油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的花叶病毒、萝卜(Raphanus sativus var,longipinnatus Bail.)的花叶病毒和甘兰(Brassoca oleracea var.capitata L.)的花叶病毒是和白菜孤丁同属于一个毒种而且很可能是同一个毒株[3]。  相似文献   
6.
 1926至1939年之间,Leach[6,7,8],Johnson[5],及Bonde[1,2]等曾證明幾種昆蟲與軟腐病細菌間的密切關係,因此認為防治田間昆蟲的活動將減少軟腐病細菌傳播的機會而收到減輕病情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甜菜黃化毒病(Corium betae Holmes)在內蒙甜菜栽培区流行,其中以沙而沁甜菜試驗場附近最严重。1956年部分地区的受病达50-90%,而一般年份为10-20%。在内蒙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是主要的传毒媒介。用这种蚜虫在8月30日接种,到9月5日已全部发病,潛育期为3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