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植物保护   7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哈密瓜在新疆各地广泛栽培,有160多个栽培品系,种植面积多达25万亩。但是近十年来病毒病害的流行日趋严重,对哈密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十分严重,病株滞长,病果畸形,含糖量降低,香味减弱。我们在分离鉴定侵染哈密瓜病毒种类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流行的主要三种病毒,即西瓜花叶病毒(WMV-2),黄瓜花叶病毒(CMV)和南瓜花叶病毒(SqMV)的传播途径和理化性质,采取有效措施,干扰破坏病毒流行的必要环节来进行防治。现将1980~1983年各项防治试验及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检测植物病毒的三种血清学方法敏感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芋花叶病毒和豇豆花叶病毒为试验材料,进行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吸附电子显微术和点免疫结合试验检测植物病毒的敏感性的研究。无论是检测感染组织粗汁液还是纯化的病毒,点免疫结合试验均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吸附电子显微术。在使用羟基吲(口乃木)磷酸盐和氮蓝四唑为碱性磷酸酶的底物时,点免疫结合试验检测纯化的豇豆花叶病毒的可测感度为0.35ng,芋花叶病毒为0.83ng。对三种检测植物病毒的血清学方法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点免疫结合试验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从哈密瓜上分离到两种引起坏死症状的病毒,称为哈密瓜坏死病毒(HmNV)和哈密瓜叶脉坏死病毒(H-mVNV).两者都能系统感染哈密瓜,响影植株滞长.  相似文献   
4.
新疆哈密瓜病毒病的免疫电子显微镜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免疫电镜技术在新疆哈密瓜病毒病诊断中的应用。预先用黄瓜花叶病毒(CMV)、西瓜花叶病毒-2(WMV-2)和南瓜花叶病毒(SqMV)的抗血清处理的电镜载网可以分别捕获到大量的CMV、WMV-2和SqMV的病毒粒子。不同抗血清处理的电镜载网对病毒粒子的捕获具有严格的专一性。抗血清处理过的电镜载网可以贮存于4℃冰箱中达1个月之久仍然具有良好的捕获病毒粒子的能力。一个样品的全部检测程序可以在约30分钟内完成。这些结果肯定了免疫电镜技术在检测CMV、WMV-2和SqMV时是有效的,并为进一步研究新疆哈密瓜病毒病的流行规律提供了迅速、准确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侵染哈密瓜的西瓜花叶病毒的血清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我们近几年调查,新疆哈密瓜病毒病流行较重,有的甜瓜地几乎全部植株都发病。病原体也不只一种,利用电镜观察到有线状、球状和棒状病毒。  相似文献   
6.
引起哈密瓜坏死的两种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哈密瓜早熟品种上分离到两种引起坏死症状的病毒,称为哈密瓜坏死病毒(HmNV)和哈密瓜叶脉坏死病毒(HmVNV),两者都能系统感染哈密瓜,影响植株滞长,但坏死的症状不同。HmNV可侵染葫芦科、豆科和茄科的14个品种,但是不侵染普通烟、苋色藜和千日红。T.D.P.75~85℃,D.E.P.10-5~10-6,L.I.V.7天。提纯的HmNV含有两种球形粒子,直径约为24毫微米和16毫微米,沉降常数为114S和73S。A280/A280比值为1.82,A260/A235比值为1.57。在琼脂糖双扩散试验中与烟草坏死病毒的抗血清发生沉淀反应,与甜瓜坏死斑病毒(MNS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南瓜花叶病毒(SqMV)的抗血清无沉淀反应。根据这些性质,HmNV应是烟草坏死病毒的一个株系或是烟草坏死病毒组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7.
哈密瓜对新疆农业经济有较大影响。由于病毒病的流行导致大面积减产和品质变劣。WMV-2,CMV和SqMV3种主要病毒的流行和混合感染是病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作者在研究各种病毒的理化性质和流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面积防治试验,防治措施是:(1)把种子置于70℃恒温箱中持续7—12天左右。(2)在防虫温室中营养钵育苗,增加苗龄后移到田间,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3)采用地膜栽培技术,能促进瓜苗生长,增强抗病能力,缩短生长期,使瓜苗在对病毒的敏感阶段避开蚜虫的迁飞高峰,减轻病害。(4)防治蚜虫。采用在田间悬挂银色膜,布置黄色粘性板,喷雾油乳剂及种植屏障作物等,配合使用杀虫农药,能拒蚜虫在瓜田以外消灭,在断绝媒介传播方面效果显著。(5)从革新栽培技术,改进施肥办法,选育抗药品种,提高田间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入手,大面积示范综合治理病毒的效果。采用上述防治措施后,在5年中近3万亩试验田的结果表明,防病效果在15—90%,增产幅度在18—50%之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