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三抗体夹心酶联(TAS-ELISA)法和反转录PCR(RT-RCR)扩增法分别对3份进口的包被种衣剂的辣椒种子进行了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的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表明被检样品携带PMMoV,检测结果比较理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的从辣椒种子中直接检测PMMoV的检测体系,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2.
汪鑫  郭京泽 《植物检疫》2004,18(2):86-87
凤仙花坏死斑病毒(Impatiens necrotic spot virus)简称INSV,是危害观赏植物的重要病害之一,它最早从有症状的凤仙花上分离鉴定出来,能侵染许多植物.凤仙花坏死斑病毒能随着带毒植物种苗广泛传播,经研究证明昆虫是这种病毒的重要传毒介体.这种病毒病害严重发生时会造成许多观赏植物的枯死矮化,是国外花卉生产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尚未报道有该病害的发生,因此有必要了解该病害症状和病毒性质,高度重视从国外引进的相关寄主植物种苗的检验监测,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避免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种传辣椒轻斑驳病毒病DAS-ELISA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2004年在北京、宁夏等地分批次从田间采集标样,利用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V)抗体,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反应(DAS-ELISA)对采集的标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被检测的24个标样中,有19个样品为阳性,占79.17%,宁夏的23个样品中检出2个样品为阳性,占8.5%。  相似文献   
4.
应用IC-RT-PCR方法检测齿兰环斑病毒和建兰花叶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报道的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建立了蝴蝶兰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IC-RT-PCR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对天津地区8个蝴蝶兰标样检测,结果显示:8个标样中有4个检测到建兰花叶病毒,另外4个检测到齿兰环斑病毒。该方法简化了操作程序,为蝴蝶兰种苗病毒的快速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检疫性植物种传病毒数据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检疫性植物种传病毒数据库的构建李明福,相宁,张成良,张作芳,陆家珏,郭京泽,罗弘鑫(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天津动植物检疫局)引言植物种传病毒在已知的植物病毒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目前明确的种传病毒有155种,约占病毒总数的18%,分属21个植物病毒组。...  相似文献   
7.
郁金香种球传带南芥菜花叶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从荷兰进口的郁金香种球进行检疫,应用培育长出的叶片作为检测材料,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DAS-ELISA)和RNA逆转录PCR扩增法(RT-RCR)进行南芥菜花叶病毒的检测。从这些种球上发现了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二类危险性有害生物一南芥菜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8.
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SMV)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016年11月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通过反转录PCR(RT-PCR)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DAS-ELISA)方法,从美国小麦中检出WSMV。利用实时荧光PCR(Realtime RT-PCR)、免疫捕获RT-PCR(IC-RT-PCR)和序列比对分析等方法进行了验证。这是我国在进境小麦中截获WSMV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RT-PCR和实时荧光RT-PCR一步法检测大豆中菜豆荚斑驳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进口大豆的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检测,建立了一步法RT-PCR和一步法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依据BPMV的外壳蛋白编码基因设计了特异引物和特异Taqman探针,特异引物的扩增片段约为500bp,阳性质粒的实时荧光PCR方法的检测下限为20fg/μL,是一步法RT-PCR方法的100倍,检测时间由约8 h缩短至4 h.种脐灰色斑驳的大豆种子BPMV检测呈阳性,种脐黑色斑驳的大豆种子BPMV检测呈阴性.  相似文献   
10.
 从河北省赤豆实生苗上获得一个分离物,它系种传的,引起赤豆产生疱状花叶,易经汁液摩擦接种,桃蚜(Myzus persicae)、豆蚜(Aphis cracivara)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其钝化温度为55-60℃(十分钟)稀释限点为10-2-10-3,体外存活期为1-2天。寄主范围狭窄,系统侵染大豆(Glycine max)、绿豆(Phaselous aureus)、豇豆(Vigna sinensis cv.花豇豆)、棉豆(Phaseolus lunatus)、赤豆(P.angularis)等豆科植物,局部侵染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昆诺藜(C.quinoa)和番杏(Tetragonia expensa)。病毒粒体线条形,略弯曲,755×13nm.A260/A280比值为1.224。病组织超薄切片中有风轮状内含体。SDS-免疫双扩散试验表明它与黑眼豇豆花叶病毒(BICMV)血清学关系十分密切。综合以上特征,我们认为赤豆花叶病毒河北省分离物为BICMV。河北省赤豆种子携带该病毒百分率为3-5%,它是田间主要毒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