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
为探索农药减量控害新技术,笔者2016年5月在灵川县九屋镇甘草村5年生沙糖橘果园进行了"一喷三省增效减量化精准施药技术"防治柑橘红蜘蛛试验,利用农药添加剂达到省药、省水、省工和增效目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处理对比,每333m~2节省14.5 min~15.4 min施药时间和31.78L~33.89L的药液量;虫螨克(1.8%阿维菌素EC)1500倍药后48 h防效68.67%,添加奇功助剂3000倍防效为87.42%,22%阿维螺螨酯SC2000倍药后48 h防效74.77%,添加奇功助剂3000倍防治效果为85.44%;省工、省药、省水和增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阳文军 《广西植保》2012,25(4):22-25
灵川县位于湘桂走廊南端、广西的东北部,年种植水稻面积2.8万公顷左右,是我国粮食基地县之一。稻飞虱是水稻上的重大害虫,正常年份发生面积为3~3.3万公顷次,发生程度达到中等偏重至大发生,造成粮食损失占病虫为害总损失的35%~40%。2011年稻飞虱继续严重发生,全年发生面积为3.7万公顷次,总体发生程度为大发生,造成粮食损失占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机稻生产中,人工释放赤眼蜂可有效防控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不同密度释放赤眼蜂试验结果,在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开始释放,间隔5d释放1次,连续放3次,第3次释放后调查卵粒寄生率达69.31%,对卷叶螟平均防效达74.32%;不同策略释放赤眼蜂试验结果,在稻纵卷叶螟蛾始见期开始释放赤眼蜂,间隔5d释放1次,连续放3次,第3次释放后调查卵粒寄生率达72.81%,对卷叶螟防效达79.79%。在有机稻生产中,建议在稻纵卷叶螟蛾始见时开始第1次释放赤眼蜂,每667m~2共释放赤眼蜂20000头,分3次平均释放,每次间隔5d,每次每667m~2按6~7个点的密度释放。  相似文献   
4.
阳文军   《广西植保》2004,17(3):32-35
为加强水稻迁飞性害虫的监测和治理方面的国际技术合作,开展迁飞规律的研究和发生信息的交流,提高害虫发生早期预警能力。国家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韩国农村振兴厅于2001年签定了为期5a的“中韩水稻迁飞性害虫测报合作项目”协议。我站为该项目在广西唯一的承担单位。  相似文献   
5.
采用夹鼠法对灵川县农田和住宅区的鼠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田区的优势鼠种为黄毛鼠,住宅区的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在灵川县鼠害的发生有2次高峰,分别为4月上中旬和9月。文章还根据灵川县鼠类的发生和为害规律,提出了害鼠的防治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阳文军 《广西植保》2006,19(2):28-29
灵川县位于湘桂走廊南端,处于水稻迁飞性害虫迁飞路径范围。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灵川县水稻生产上的重大害虫。近年两虫年发生面积稳定保持在4·3~4·7万hm2次,占种植面积的160%~175%,发生程度为4~5级。2005年发生面积达5·2万hm2次,占种植面积的195%,发生程度达5(6)级。1发生特点1·1早稻稻飞虱(白背飞虱)初始虫源迁入期早,峰次多,虫量大,第2代发生量偏大。灯下始见期为4月7日,比去年迟1d,比常年早6d,为偏早年份。5月份出现3次较大的迁入峰,比常年多1次。5月下旬中期第2代田间加权平均虫口密度为1 393·3头/百丛,比去年同期高19…  相似文献   
7.
20%三唑磷乳油防治稻瘿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三唑磷乳油防治稻瘿蚊试验李国刚王毓浔阳文军盛运成(桂林地区植保站桂林541001)(灵川县病虫测报站541200)稻瘿蚊是晚稻的灾害性害虫,化学防治仍为目前对付该虫的重要方法。为寻找防治稻瘿高效安全低毒新农药,我们引进20%三唑磷乳油,进行防治稻...  相似文献   
8.
阳文军 《广西植保》2007,20(3):38-39
2006年上半年我县水稻稻纵卷叶螟具有发生早、发生量大的特点.6月15日,在第3代(主害代)低龄幼虫孵化高峰期调查,最高类型田幼虫密度平均达到450头/百丛,全县各类型田幼虫密度加权平均为193.3头/百丛,是去年同期的2.6倍,是历年同期的4.4倍,总体发生程度达到5级,局部达到6级.  相似文献   
9.
2003年灵川县晚稻稻瘿蚊、二化螟大发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阳文军 《广西植保》2004,17(1):35-36
灵川县水稻病虫观察区位于灵川县灵川镇石子岭村 ,地理位置为北纬 2 5°2 5′,东经 1 1 0°1 9′,海拔1 68.2 m,地域较平坦 ,水田面积约 30 hm2 ,旱地面积 1 7.67hm2 ,为早稻—中稻—晚稻混栽区 ,在其周围为 66.67hm2 左右的连片水稻种植区域。石子岭村2 0 0 3年早稻种植面积为 1 6.93hm2 ,占全年水稻种植面积的 40 .3% ,中稻面积为 1 2 .33hm2 ,占 2 9.3% ,晚稻面积为 1 2 .8hm2 ,占 30 .4% ,中稻种植面积占的比例较大。1 发生为害情况   2 0 0 3年晚稻期间 ,石子岭村稻瘿蚊及二化螟发生普遍而严重。 9月中旬调查晚稻稻瘿蚊发生为害情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