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5%灭幼脲三号在室内用200~300ppm处理,对双齿多刺蚁polyrhachisdivesSmith、叉角厉蝽Eocantheconafarcenllata(Walff)和蜘蛛的毒性较轻,但对圆梗举腹蚁CremastogasterdohrhiMayr毒性稍重;在灭幼脲中加入多来宝,则对天敌的毒性增加;增效型粉剂对蜘蛛的毒性较重。  相似文献   
2.
稻螟赤眼蜂及欧洲玉米螟赤眼蜂体外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证明,采用鸡蛋黄22.22%,柞蚕蛹血淋巴44.44%,麦乳精22.22%,纳氏无机混合盐11.11%为营养液,以两种塑料薄膜制成人工卵,可引诱稻螟赤眼蜂和从美国引入的欧洲玉米螟赤眼蜂在其上产卵并发育,世代历期为9~11天。采用这种方法育蜂,稻螟赤眼蜂寄生率为71.2~82.2%,化蛹率为79.79%~87.33%,羽化率为44.0~62.4%,雌雄比为1.01:1~1.46:1;欧洲玉米螟赤眼蜂卵寄生率为70.37%,化蛹率为93.33%,羽化率为70.41%,雌雄比为6.67:1,成蜂均较正常并具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冰冻干燥法(贮于零下16℃或室温25±3℃)的试验表明,用此种方法处理的培养基所育出的松毛虫赤眼蜂在生长发育上与新鲜培养基相比,差异不显著,有时经冷藏的冰冻干燥培养基所育的蜂甚至还优于其他方法备制者.三种培养基的17种氨基酸含量测定也说明,其各种氨基酸含量的差异也不显著.用冰冻干燥法配制培养基有利于大量体外培育赤眼蜂及其贮存和运输.  相似文献   
4.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系稻田赤眼蜂优势种,对稻纵卷叶螟卵有时田间自然寄生率可达50%以上,并能寄生于三化螟卵,寄生率可达30%~40%。因此,在稻田散放稻螟赤眼蜂,是防治稻田害虫的优良天敌之一。稻螟赤眼蜂中间寄主范围较窄,在人工繁殖中仅能寄生于纵卷叶螟卵、三化螟卵、米蛾卵,粉斑螟卵等小卵。而蓖麻蚕卵、柞蚕卵和松毛虫卵等大卵均不被寄生。因此,人工培育时多以米蛾卵进行繁殖。人工体外培育稻螟赤眼蜂国内外尚未见有成功的报导。为了大量繁殖稻螟赤眼蜂并为机械化繁蜂开辟新路子,我们自去年开始进行了用人工饲料体外培育该蜂的研究。采用腊卵涂上引诱物质,营养液添加无机盐及用薄膜制人  相似文献   
5.
香港地区释放荔蝽卵平腹小蜂防治荔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6~1998年在香港连续3年利用荔蝽卵平腹小蜂防治荔蝽,1996年4月调查,放蜂的3个类型区卵块寄生率分别达80.00%、89.57%和90.00%,卵粒寄生率分别为81.81%、68.72%和89.16%;而对照区的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仅分别为16.67%和17.07%。1998年5月调查,放蜂的各类型区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均分别达到100%和99%以上;对照区的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也分别高达87.50%和87.96%。同时,果园虫口密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田间释放经滞育冷藏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涤节  陈巧贤 《昆虫天敌》1992,14(3):130-132
甘蔗螟虫是为害甘蔗较普遍而严重的一类害虫,珠江三角洲常见的有黄螟 Eucosmaschistaceana、条螟 Diatraea venosata、二点螟 Chilo infuscatellus、白螟 Scirpophaganivella 和大螟 Sesamia inferens。五十年代初,蒲蛰龙等成功地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并选择了蓖麻蚕 Philosamia Cynthia ricina 卵作为大量繁殖的寄主,在广东率先建立赤眼蜂站,大量繁殖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冷藏积累蜂种,是大量繁殖应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过去冷藏蜂种,有效期较短,最长在2~3个月,时间长了,蜂不能羽化或羽化的蜂生活力弱,影响防治效果。为此,我们通过改进繁育技术,人为诱导赤眼蜂滞育,延长其有效贮存时间,并在甘蔗  相似文献   
7.
8.
在赤眼蜂体外培育中,由于人工蜡卵不具备自然卵壳保湿和透气的特性,在悬滴制片中发育的赤眼蜂多因氧气不足、水份调节差、营养过剩,多数幼虫不能化蛹,长期“泡”在培养液中,不再发育,且易于长霉;能发育成蜂的,也因蜂体沾满粘稠的培养液,影响展翅与活动。反之,若培养液过少,则不能满足其需要而干瘪死亡。其次,接蜂时蜂数多,每腊卵中的产卵数亦多,蜂卵过多,则不利于子蜂的发育,也极易长霉。因此有必要摸清蜂幼虫数与培养液量的最适比例以及通气需求。  相似文献   
9.
五种赤眼蜂产卵管大小及产卵行为与体外培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1985年,在赤眼蜂体外培育过程中,用同一培养基培养了10种赤眼蜂。试验表明:培养基的选择与蜂种的差异无关。体外培育的成功率取决于赤眼蜂雌蜂能否在人造寄主卵上产卵,以及产卵量的多少,这就决定于各种赤眼蜂产卵管的大小及产卵行为。我们清楚地观察到,赤眼蜂雌蜂每穿刺一次人造塑料卵所产下卵的多少是不同的,每完成一次穿刺和产卵所花时间也是不同的。在人造寄主卵中产的卵越多,培养基可被蜂幼吃的越多,营养充  相似文献   
10.
体外培育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荔枝蝽蟓(Tessaratoma papillosa)是荔枝产地的主要害虫,以若虫、成虫为害荔枝和龙眼的花、果和嫩梢,常造成荔枝和龙眼的减产甚至失收。六十年代初,蒲蛰龙、黄明度等成功地研究出利用柞蚕卵、蓖麻蚕卵作为中间寄主大量繁殖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防治荔枝蝽蟓,在各荔枝产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近几年来,由于作为平腹小蜂及赤眼蜂的大量繁殖寄主卵的柞蚕卵和蓖麻蚕卵供不应求,影响着这项防治措施的进一步发展。为满足大量繁殖平腹小蜂所用寄主卵的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