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8篇
  7篇
综合类   174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322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证实鸡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 hepatitissyndrome,HHS)在贵州省的流行、病原遗传变异和基因分型情况,对贵州首个疑似HHS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基于Hexon基因进行病原基因分型。结果显示:病例组织材料中PCR扩增获得约295 bp特异性Hexon基因片段;基于Hexon基因分型显示,本病例病原与国内外报道的禽腺病毒Ⅰ群血清4型(FAd V-4)同源性高达100%,与禽腺病毒Ⅰ群代表株CELO株(U46933)同源性达到64.5%;系统进化分析显示,FAd V-4贵州流行株与禽腺病毒Ⅰ群代表株CELO株和FAd V-4国内外流行株均处于同一进化分支,而与禽腺病毒Ⅱ群和禽腺病毒Ⅲ群处于不同进化分支。结果表明:本病例确为贵州省首次报道HHS病例,病原基因分型为禽腺病毒Ⅰ群血清4型,研究结果为贵州省HHS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贵州省盘县某养羊场病例组织样本中分离出1株疑似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m)。通过革兰染色、生化鉴定、PCR扩增hly基因、克隆、测序、序列分析及药敏试验等方法对可疑菌株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的培养特性、菌落形态、菌体形状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均与文献报道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相同,并从该分离菌株基因组中扩增到大小约850bp的Lm的特异性DNA片段,其序列与GenBank中其他Lm地方株核苷酸同源性在39.1%~99.7%之间,其中与从发病动物分离到的加拿大、瑞士参考株同源性最高,均达到99.7%,与其他途径分离到的参考菌株同源性都很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实分离菌株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且从不同途径分离的地方株hly基因差异大。研究结果为本病临床防控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引起贵州省某鸭场雏鸭发病的病原及其致病性和耐药情况,本研究对该鸭场送的疑似细菌感染病鸭进行剖检,取鼻黏膜、心脏和肝脏等组织器官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通过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研究其耐药情况和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菌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16 h后呈现为边缘整齐、有光泽的乳白色菌落,伴有β-溶血现象,经革兰氏染色后在生物显微镜下呈两端钝圆、弧状、排列无规则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与霍乱弧菌相符;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显示,该分离菌与霍乱弧菌同源性高达99.6%~99.7%聚为一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大部分药物都表现为耐药,其中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和克林霉素等抗菌药耐药性较强,对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敏感;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分离菌可导致试验组雏鸭5 d内全部发病死亡,表明该分离菌对雏鸭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检测的霍乱弧菌相关毒力基因hlyAompWchxA为阳性,而检测的O1群rfb、O139群rfbtcpActxA基因为阴性,表明本次分离的霍乱弧菌携带有致病基因,但不属于O1和O139血清群。结果表明,该鸭场雏鸭发病的疫情病原为非O1/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该菌致病性强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本试验结果为贵州省鸭霍乱弧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贵州省三穗县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的流行血清型、毒力和耐药情况,本试验从贵州省三穗县6个规模养鸭场临床疑似RA感染的病鸭体内分离出6株分离菌,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和耐药性分析。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长出表面光滑、圆形半透明的滴状菌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小杆菌,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分离菌均不具运动性,尿素、触酶和氧化酶试验均为阳性,符合RA生化特性,将6株分离菌分别命名为SS-RA1~SS-RA6;6株分离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NCBI上RA参考菌株的基因序列相似性≥98%,说明6株分离菌均是RA;SS-RA1~SS-RA4为血清2型且含有8种毒力基因(OmpA、CAMP、wza、AS87_04050、Fur、SIP、TbdR1和luxE基因),SS-RA5和SS-RA6为血清11型,缺失AS87_04050基因,仅含有上述其余7种毒力基因;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毒组雏鸭均全部死亡,对照组雏鸭未表现明显临床症状,表明6株分离菌对雏鸭均有致病力;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株分离菌仅对羧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和头孢哌酮7种抗菌药物敏感,对其他13种抗菌药物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00%。本试验成功分离得到6株RA,为贵州省三穗县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疫苗选择和药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三穗麻鸭丝切蛋白2(Cofilin2)基因特征及其在鸭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试验根据GenBank中鸡Cofilin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目的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三穗麻鸭Cofilin2基因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ofilin2基因在三穗麻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三穗麻鸭Cofilin2基因编码区大小为498bp,可编码166个氨基酸;三穗麻鸭Cofilin2基因序列与鸡、猕猴、牛、小鼠、安大略鲑、人和猪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4.4%、91.6%、91.6%、87.6%、77.7%、70.5%和69.5%;系统进化树显示,Cofilin2基因在不同物种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Cofilin2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三级结构呈弯曲螺旋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三穗麻鸭Cofilin2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胸腺、十二指肠、腿肌和法氏囊等组织器官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其中心脏中表达量最高,法氏囊中表达量最低。本试验结果为三穗麻鸭抗病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猪流行腹泻为常见多发病,文章分析病因,与忽视免疫防治、忽视应激因素、忽视病株的变异、猪群体质差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分析病因的基础上,就诊治要点做汇总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台阶式溢洪道消能特性及水流的紊乱特性规律,将台阶式溢洪道与对应光滑溢洪道对比研究,通过试验数据计算出台阶式溢洪道消能率、阶顶断面弗劳德数,试算求出对应光滑溢洪道水力参数,用台阶式溢洪道消能率减去对应光滑溢洪道消能率得到相对消能率,光滑溢洪道断面弗劳德数减去对应台阶式溢洪道阶顶断面弗劳德数得到相对弗劳德数.两水力参数反映了台阶式溢洪道相对光滑溢洪道对消杀能量大小及水流紊乱剧烈程度.通过对26.57°,32.01°,33.69°,38.66°,51.3°这5组不同坡度,1.43~6.67 cm台阶高度的21组模型试验研究,探讨了相对消能率和相对弗劳德数之间关系,结果表明相对弗劳德数和相对消能率沿程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3 7~0.999 5.且相同相对弗劳德数,单宽流量大对应相对消能率也大;台阶高度变化对直线关系影响很小;坡度对直线关系影响复杂,较小坡度同一单宽流量,坡度越大相对消能率越小,坡度较大时同一单宽流量,坡度大对应相对消能率大.相对消能率和相对弗劳德数的直线规律体现出台阶式溢洪道独特的水力特性,为探究其消能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禽流感发生流行预警指标体系,采用文献调研法和德菲尔专家咨询法初拟禽流感暴发预警体系的框架及其指标,应用德菲尔专家咨询法评价预警指标重要性、可操作性和专家权威程度,并用组合权重法确定权重分析指标。确定了禽流感预警6个一级指标(易感动物、饲养管理和气象因素等)以及14项二级指标(免疫效果、环境消毒、温度等),并成功将二级指标分为3档(关键、重要和一般指标)。初步构建了禽流感发生流行预警预指标体系,该体系将为禽流感发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PRRSV N蛋白的结构、功能以及N蛋白在病毒致病中的作用,以临床分离PRRSV毒株E11105为研究对象,采用Primer Premier 5.0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经RT-PCR扩增出N基因片段,利用相关分子生物学软件对N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将N基因克隆连接到pColdⅠ原核表达载体上,经PCR、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后,得到重组质粒pColdⅠ-N,将pColdⅠ-N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IPTG诱导表达后用SDS-PAGE蛋白电泳及Western blot验证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E11105N基因与北美洲型代表株VR-2332、欧洲型代表株Lelystad virus(LV)、中国2006年暴发的高致病性PRRSV代表株JXA1、中国代表株CH-1a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3%、34.7%、99.2%、95.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4%、15.3%、94.4%、99.2%;系统进化树显示,E11105株N基因与美洲型代表株VR-2332、中国高致病性JXA1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分离株E11105N基因所编码蛋白不存在跨膜区;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分别占20.33%和63.41%;预测该蛋白可能存在5个较为明显的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SDS-PAGE蛋白电泳结果表明,重组N蛋白主要存在于菌体沉淀中,分子质量约为16.7ku;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带His标签的重组表达蛋白能被His单克隆抗体识别,显色后条带约为16.7ku,与SDS-PAGE蛋白电泳的条带大小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基因qnrA、aac(6’)-Ib-cr在猪场环境大肠杆菌的流行分布及变异情况,从贵州省规模养猪场空气、污水、粪便和土壤样本中分离、鉴定大肠杆菌57株,PCR检测qnrA和aac(6’)-Ib基因,测序分析aac(6’)-Ib-cr基因变异体,并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其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结果表明:57株大肠杆菌均未携带qnrA基因;8株检出aac(6’)-Ib基因,分别来自污水、粪便和土壤样本,且介导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广泛耐药性。E.coli3和E.coli4在第75(A)、76(G)或488位(A)碱基缺失;E.coli5在第222位(A→T)变异,E.coli1、E.coli2、E.coli3、E.coli4、E.coli5、E.coli7和E.coli8在223位(T→C)和454位(G→T)变异;E.coli3、E.coli4在第492位有A、C碱基增添。说明贵州省规模养猪场肠杆菌科细菌qnrA基因携带率较低,但存在aac(6’)-Ib-cr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