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1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协优336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2003—2005年,该组合在贵州、四川等地示范,表现杂种优势突出,高产稳产,来质较优,耐寒性强。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长江下游粳稻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组合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因聚合是实现水稻稻瘟病广谱抗性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构建粳稻背景下不同双基因聚合系,利用长江下游粳型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ea)菌株评价其抗性效应并解析其抗性效应产生的构成因子,为长江下游粳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广谱抗性基因组合模式和种质资源。【方法】以粳稻07GY31为背景的Piz基因座不同复等位基因(PigmPi40Pi9Pi2PiztPiz)单基因系为核心,利用不完全NCII交配设计,分别与其他广谱抗性基因(Pi1Pi54Pi33)单基因系杂交,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农艺性状筛选,共构建18种不同基因组合的双基因聚合系。2019年利用长江下游粳稻种植区采集、分离的109个稻瘟病代表性菌株进行苗瘟、穗瘟人工接种鉴定及不同病圃的自然诱发鉴定,评价不同双基因聚合系的抗性效应,并分析双基因聚合系抗性效应的构成因子。【结果】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分析表明所构建的双基因聚合系均具有较高的背景恢复率,分布于97.08%(PPLPiz/Pi33)—99.08%(PPLPigm/Pi1)。表明除了目标基因区域不同外,所有双基因聚合系的遗传背景几乎完全与受体亲本07GY31一致。同时人工接菌鉴定表明绝大部分双基因聚合系苗瘟和穗瘟抗性水平都优于单基因系。其中苗瘟抗性效应较好的聚合系分别为PPLPigm/Pi1、PPLPigm/Pi54、PPLPigm/Pi33、PPLPi9/Pi33、PPLPi9/Pi54、PPLPi40/Pi54、PPLPi40/Pi33、PPLPi40/Pi1、PPLPi9/Pi1, 而穗瘟抗性效应较好的聚合系分别为PPLPigm/Pi1、PPLPigm/Pi54、PPLPigm/Pi33、PPLPi40/Pi33、PPLPi40/Pi54、PPLPi40/Pi1、PPLPizt/Pi33。不同抗性基因聚合后产生不同的效应,其中互补效应高且能有效表达是提高双基因聚合系苗瘟和穗瘟抗性的关键因子。双基因聚合系PPLPigm / Pi1、PPLPigm / Pi54和PPLPigm / Pi33在苗瘟和穗瘟的人工接种,以及在不同病圃的自然诱发鉴定中均表现稳定的广谱抗性,同时,农艺性状调查结果也表明这3个双基因聚合系的基本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07GY31基本一致,因此,基因组合Pigm/Pi1Pigm/Pi54Pigm/Pi33是适于长江下游粳稻的广谱抗性基因组合模式。【结论】抗性基因的组合方式影响聚合系的抗性水平,互补效应高且能有效表达是粳型双基因聚合系抗性效应提高的关键因子。本研究构建的双基因聚合系及其抗性效应分析为长江下游广谱稻瘟病抗性粳稻品种的精准培育提供了种质资源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直播水稻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直播水稻的发展趋势、直播方式、品种改良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等方面综述了世界直播水稻发展概况.分析了直播水稻的优缺点,提出今后直播水稻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育苗伴侣壮秧肥对机插秧育苗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育苗伴侣壮秧肥作育苗基肥,研究对机插秧育苗的应用效应.结果表明:与常规壮秧肥相比,育苗伴侣壮秧肥能提高秧苗素质,增加秧龄弹性,防止红苗、黄苗、死苗的发生.移栽大田后,分蘖发生早,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多,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6.
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丰优香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丰优香占"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不育系"粤丰A"为母本,与恢复系"R6547"配组而成的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2003年7月通过中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该组合2002年被列入国家计委"扬州市优质米基地建设"项目,农业部"跨越计划"项目和江苏省农业高新技术产品;2003年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品种,推广种植面积达7.0×104 hm2.  相似文献   
7.
优质籼稻扬稻6号库、源、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以生产主栽杂交稻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了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扬稻 6号的库、源、流特性。结果表明 ,扬稻 6号库容较大 ,填库能力强 ;株叶型配置好 ,透光率强 ,消光系数小 ,叶绿素含量高 ,光合产物积累量大 ,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光合作用能力强 ,粒叶比高 ;花后光合产物对籽粒充实的贡献大 ,源库间流的通畅性好 ,库、源、流能在较高水平上协调是扬稻 6号及其作亲本资源配制杂交稻两优培九等组合优质高产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8.
以肥床旱抛秧,塑盘旱育抛秧为对照,比较观察了采用“旱抛成功”高吸水种衣剂实施种子包衣,免去塑盘直接利用肥床旱育秧抛载稻的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包及旱育出苗整齐,成秧率高,秧苗素质好,根部带土,抛载自然直立苗率高,立苗快,抛后发根力强,分蘖起步早,发生量大,群体生长协调,各主要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高,每亩有效穗数和总位数提高,结实率与千粒重持平,产量增加10%以上。  相似文献   
9.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最近在江苏、浙江等省暴发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在前期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基因初步定位的基础上,针对第6染色体短臂上紧密连锁的两个抗性QTL,以抗性亲本“明恢63”为供体,感病亲本“淮稻5号”为轮回亲本,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构建了携带目标抗性QTL的系列近等基因系。自然接种和人工接种鉴定表明新培育的近等基因系其发病率较对照轮回亲本下降25%左右,抗性得到显著改良。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近等基因系其生育期、株高及产量构成性状等与轮回亲本相似,表明目标区段存在较少的累赘连锁。此外,对有关如何实现目标QTL的精细定位,以及利用标记辅助选择聚合多个抗性QTL培育抗病品种的策略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两系杂交水稻扬两优6号机械化制种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两优6号是目前两系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组合.以两系杂交水稻扬两优6号的父母本进行机械化制种,经过几年的研究与示范,明确了机械化制种条件下,母本生长特性的变化及机械化制种的高产技术,以便为大规模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