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9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胭脂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胭脂鱼俗称火烧鳊、黄排等。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水系和闽江地区,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体形奇特,色彩鲜明;尤其幼鱼形体别致,色彩斑斓,背鳍高大似帆,游动文静,为观赏鱼族珍品之一。1989年曾获新加坡国际野生观赏鱼博览会银奖。此外,胭脂鱼个体大,生长快,性温驯,食性广,抗病力强,是一种观赏和食用兼备的优良养殖品种。通过水产科技工作者对胭脂鱼的生物学特性近30年的研究和人工驯养,目前我国已掌握了胭脂鱼池塘全人工繁殖技术,并人工繁殖出一定数量的子代亲鱼。 一、胭…  相似文献   
2.
淡水鲳六项血液指标的测定及血细胞结构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淡水鲳六项血液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是红细胞(RBC):179×10~4/mm~3;白细胞(WBC):7.22×10~4/mm3,血红蛋白含量(Hb):6.4g/100ml;红细胞脆性(开始溶×完全溶):0.333Nacl%×0.217Nacl%;红细胞大小(长×短):13.69×10.20um~2;红细胞核大小(长×短):5.51×3.39um~2。白细胞的百分式中以淋巴细胞为主,嗜中性细胞次之,嗜碱性、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极少。此外,还对淡水鲳的血液指标与其它养殖鱼类的血液指标进行了比较,并对其数量、形态、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黄二春 《科学养鱼》2006,(10):59-59
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的发生与放养密度过大、饵料霉变、及池塘淤泥较深、水体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现将笔者多年的病例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池养瓦氏黄颡鱼全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5月12日-6月5日,以自繁自育的2龄瓦氏黄颡鱼作亲本,开展大批量全人工繁殖,共催产亲鱼163.8kg,其中雌亲鱼87.5kg,679尾,雄亲鱼76.3kg,323尾。人工产卵率99%,自行产卵率为88%,共产卵约156万粒,平均受精率为54%,孵化率为44%,孵出鱼苗37.8万尾。  相似文献   
5.
对斑点叉尾鮰致病的3株细菌,经液体培养后灭活制备三联免疫疫苗,斑点叉尾鮰鱼苗通过浸泡接种,抗感染能力大为增强.经人工感染试验,对CR79-1-1和ST78-3-3菌免疫保护率达到91%~100%,对93-Ⅲ菌免疫保护率可达64%。  相似文献   
6.
<正> 露斯塔野鲮(简称野鲮)原产于印度,后移入东南亚,1978年从泰国引进广东。据报道野鲮2—3年性成熟,疏养条件下,三年每尾体重可达3公斤,是一种生长快,产量高的中型经济鱼类。我所于1983年6月底,进行了野鲮的移养试验,主要观察其生活习性和生长速度,摸索最适养殖方式,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代森铵治愈尼罗罗非鱼车轮虫病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车轮虫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鱼类寄生虫病,在我国多发生在传统的养殖鱼类中,罗非鱼中还不多见。一般采用常规治疗,即0.7pp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遍洒,但低温时见效较慢,且药物短缺,成本高,效果不太理想。1984年笔者在一起尼罗罗非鱼越冬亲鱼大面积发生车轮虫的病例中,应用45%代森铵治疗,很快治愈车轮虫病。  相似文献   
8.
瓦氏黄颡鱼夏花集约化、规模化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氏黄颡鱼的夏花培育是指将卵黄苗育成2.5~3.0cm规格苗种的过程,是瓦氏黄颡鱼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成败的关键.目前采用大塘培育瓦氏黄颡鱼夏花成活率低,通常仅30%左右;虽然采用小水体、高密度、全人工投喂浮游动物培育瓦氏黄颡鱼夏花是一种成功的培育方式,但有时受到饵料生物来源限制,影响培育规模和数量,成为制约瓦氏黄颡鱼养殖的主要障碍.2003~2004年,我们在武汉市东西湖基地开展了集约化、规模化培育瓦氏黄颡鱼夏花试验研究.试验突破传统的浮游生物及肥水下池方式,采用水泥池微流水增氧与全价粉状配合饲料饲喂相结合方式,取得平均成活率96.7%,一次批量生产50万尾以上的成果,现将试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永涛  万松良 《淡水渔业》2005,(Z1):104-106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illi)又名江黄颡鱼,俗称嘎呀子、硬角黄腊丁、郎丝江颡等.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水系,是长江和嘉陵江及其支流的重要经济鱼类,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是该属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10.
斑点叉尾鮰自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以来,已在国内21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养殖。由于该鱼品质优良,养殖效益高,近几年苗种生产常供不应求。因此,进一步提高斑点叉尾鮰繁殖生产水平和苗种产量,满足推广养殖,显得十分必要。斑点叉尾鮰的繁殖技术并不十分复杂,但在某些生产环节中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