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转Bt基因棉在安庆市大面积种植后害虫发生特点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调查,转Bt基因棉大面积种植后,棉铃虫、红铃虫发生减轻;棉叶螨发生加重,为害时间延长;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发生面积扩大,为害程度加重。据此初步提出了当地转Bt基因棉害虫防治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相同类型甜瓜品种东方蜜1号、雪里红和翠蜜为对照,对甬甜4号和甬甜5号甜瓜进行RAPD指纹图谱构建.在筛选的30个RAPD引物中,4个引物S304、S307、S327和S334稳定扩增出5个多态性位点,以操作简单的RAPD分子标记构建的指纹图谱,图谱出现概率为1/15120,能够有效区分5份材料,起到品种鉴定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通过系统调查、大田普查、黑光灯诱测等方法发现近5年棉田病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鳞翅目害虫为害减轻,吸汁类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病害造成的损失大于虫害,缺钾性生理性病害连年流行。并从Bt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棉田化防次数减少、土质的恶化、植保技术的滞后等方面浅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4.
根毛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本研究从T-DNA突变体库中获得一个以中花11为遗传背景的水稻短根毛突变体, 命名为ossrh3 (Oryza sativa short root hair 3)。该突变体的根毛伸长严重受阻, 并且伴随株高、主根长、侧根长和侧根数目等性状的改变。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 利用ossrh3纯合体和籼稻品种Kasalath杂交构建F2定位群体, 利用已公布的水稻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和自行设计的STS (sequence- tagged site)标记, 最终将OsSRH3定位在水稻第1染色体上的标记S38978和S39016之间, 物理距离约为37.7 kb, 包含8个候选基因, 为进一步克隆OsSRH3基因和研究禾本科作物根毛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斜纹夜蛾观测方法·发生规律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 8年的灯下资料、田间系统调查资料 ,结合室内饲养、大范围普查 ,得出斜纹夜蛾在望江县有如下发生特点 :近 3年斜纹夜蛾发生较重 ,棉田斜纹夜蛾幼虫为害高峰期在 8月份 ;斜纹夜蛾 1个世代约 2 5~ 3 0d ,在棉田能发生 5代 ;斜纹夜蛾喜食的作物很多 ,棉花并不是它的喜食作物 ;Bt抗虫棉对斜纹夜蛾有一定的抗性。并提出以人工摘卵、摘虫窝 ,化学挑治为主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30a的系统调查表明,望江县以四代棉铃虫为主害代,棉铃虫各代次发生程度的主控因子不同,棉铃虫对常用农药表现出明显的抗性,保铃棉32B对各代棉铃虫均表现出良好抗性。对棉铃虫暴发因子进行了探析,认为棉铃虫近几年处于活跃期,旱地种植结构调整、梅天雨日雨量少、棉花生育期提早是棉铃虫暴发的主要原因。并从农业防治、推广抗虫品种、改进化防技术等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转Bt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发生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多年在安徽沿江棉区和淮北棉区对转Bt基因棉田及常规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开展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发生期与常规棉田一致,但发生量和发生程度差异较大,其中靶标害虫棉铃虫的危害显著减轻,红铃虫、棉蚜继续维持轻发态势,斜纹夜蛾、盲蝽象、棉蓟马的危害趋重,棉花叶螨的发生量与常规棉田的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8.
8种杀虫剂对棉花主要害虫的防效及对瓢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防治棉铃虫比较理想的药剂和处理有赛丹 +三唑磷、拉维因、赛敌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使用的时间长 ,对棉蚜防效差 ,不能作为防治棉蚜的专门药剂 ;8种试验药剂均不宜于防治棉叶螨 ;试验药剂及处理 ,对瓢虫卵杀伤力不强 ,但对瓢虫成、若虫均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稻短根突变体ksr1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甲基磺酸乙酯诱变的Kasalath突变体库中,在苗期筛选到一个水稻短根突变体 ksr1,6 d苗龄时该突变体的根长只有野生型的20%左右,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粳稻日本晴杂交发展的F2群体对突变基因进行了定位分析,初步定位结果显示目的基因 KSR1 与第4染色体上SSR标记RM1223连锁.在该标记附近进一步发展了8对SSR标记和2对InDel标记,将突变基因定位于InDel标记4-24725K和SSR标记RM17182之间,该区段物理距离为155 kb.  相似文献   
10.
稻属叶绿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稻属(Oryza)的14个种和李氏禾属(Leersia)的 2个种共 138份材料进行了叶绿体 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用内切酶EcoRⅠ酶切、4 个叶绿体 DNA探针杂交,共发现10种叶绿体 DNA变异类型。在稻属各个种内没有观察到叶绿体 DNA的变异,叶绿体 DNA变异类型基本上以稻属的染色体组型水平划分,因此认为稻属的叶绿体 DNA在进化过程中变异程度很低。推测 CCDD组的O. alta、O. grandiglumis和O. latifolia 及 CC组的 O.officinalis 和 O. eichingeri各有共同的原始祖先。遗传距离分析显示 CC、CCDD、BBCC组之间亲缘关系很近,这3个组与 EE组亲缘关系也较近。李氏禾属的 2个种 L. perrieri 和 L. tisseranti 与稻属的遗传距离很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