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4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isspeptin(简称Kiss或者Kp)是由KISS1/Kiss1基因编码的一种下丘脑神经肽,通过其受体KissR(也称作GPR54)的介导参与了多种生理过程,如抑制肿瘤转移和参与生殖调控。目前,尽管在鲤形目(Cypriniformes)、鲈形目(Perciforms)、鲽形目(Pleuronectiforms)、鲀形目(Tetraodontiforms)、颌针目(Beloniforms)、鲉形目(Scorpaeniformes)、鲑形目(Salmoniformes)及鳕形目(Gadiformes)等多种鱼类中均鉴定出了kiss/kissr基因,但Kiss/KissR系统在鱼类生殖调控中的精确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尤其是在鱼类中存在2种kiss及3种kissr基因,Kiss/KissR系统对鱼类生殖调控的作用方式更加复杂。本文简要总结鱼类Kiss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并对Kiss的生理学功能、信号转导机制以及kiss/kissr表达调控研究进行概括讨论,旨在加深对鱼类Kiss/KissR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改良威海地区仿刺参的生物性状,在水温20.0~22.0℃,盐度30.0~31.0,幼体密度0.2个/m L的条件下,以中国威海的仿刺参群体(W)和韩国东海岸浦项市的仿刺参群体(P)为亲本,采用群体内自交和群体间杂交的方法建立了WW(W♀×W♂)、WP(W♀×P♂)、PP(P♀×P♂)等3个试验组,并于幼体孵化选育后,先后进行了为期11 d的浮游幼体培育和近1年的苗种中间培育(水温3.0~30.0℃,盐度28.0~31.0),测算了各组浮游幼体、稚参、幼参的生长速度。结果表明,组间受精率、孵化率、变态附着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浮游阶段,各组在大耳幼体时期的体长差异极显著(P0.01),WW组的体长最大[(1 121.5±68.4)μm],在小耳幼体、中耳幼体、樽型幼体时期各组的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在中间培育阶段,WP组的苗种生长速度先慢后快,其330日龄苗种的平均体质量最大[(123.6±8.6)mg],且与其余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表明,威海仿刺参群体与浦项仿刺参群体的杂交子代在90日龄以前表现为杂种劣势,在90~330日龄表现为杂种优势,杂种优势率为31.5%。试验还发现300~330日龄的PP组雄性幼参中出现了性早熟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消化道的菌群结构、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特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分析大黄鱼胃、幽门盲囊和肠道中菌群组成及分布,并对比研究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模式下的消化道菌群;同时,结合生化分析方法解析2种模式下消化道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特征。结果显示,2种养殖模式下,菌群多样性随消化道延伸呈下降趋势;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f))、Fructobacillu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等代表的菌属为共有优势菌群。其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Anaerostipes等的丰度随消化道延伸呈下降趋势,而乳杆菌科、E01_9C_26_marine_group(o)所代表的菌属及黄杆菌属等则相反;普氏菌属(Prevotella_9)、乳杆菌科代表的菌属为2种模式养殖大黄鱼的主要差异菌属。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幽门盲囊和肠道中的菌群组成及其参与营养和免疫相关代谢通路的基因数目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胃部的菌群组成和相关代谢通路基因数目存在明显差异;而网箱养殖大黄鱼胃部与幽门盲囊和肠道的菌群结构及相关代谢通路基因数目差异相对较小。2种养殖模式下的大黄鱼消化道菌群与饲料菌群相近。另外,胃和幽门盲囊也具有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说明,整个消化道还具有一定的化学免疫屏障作用。本研究结果将为大黄鱼健康养殖提供基础参考,并为消化道菌群生理功能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早期发育阶段的消化生理特性,测定了黄条鰤胚胎、仔稚幼鱼阶段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在黄条鰤仔鱼出膜前胚胎阶段,即能检测到脂肪酶、淀粉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初孵仔鱼体内(1 d)初次检测出胰蛋白酶的活性。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在仔鱼孵化后迅速增强(P<0.05),在4 d开口时,2种酶比活力达最高值;淀粉酶比活力在7 d时达最大值;胰蛋白酶比活力在仔鱼阶段缓慢上升,15 d时比活力最大。稚鱼阶段内脏团中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基本维持稳定,幼鱼阶段内脏团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胰蛋白酶活性都呈现上升趋势;稚鱼和幼鱼阶段内脏团中淀粉酶活性下降并基本稳定于较低水平。研究表明,黄条鰤仔稚幼鱼发育过程中,各种消化酶活性变化明显,且与其发育阶段和食性密切相关。在尚未摄食饵料的早期仔鱼体内已存在消化酶,认为其是母源传递而来,不是由外源性饵料所致;幼鱼阶段内脏团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胰蛋白酶比活力明显提高,这反映出随苗种生长发育,其肠道结构和消化机能逐渐完善,并且对脂肪、蛋白质的需求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犬齿牙鲆是分布于北美洲东海岸的牙鲆属鱼种,属温水性鱼类,适宜温度5~31℃,适宜盐度4~35,抗逆性较强,近年来由美国引进我国,极具养殖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组织学方法、形态测量法、放射免疫法(RIA)等技术方法,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条斑星鲽雌性亲鱼卵巢发育成熟和性类固醇激素的年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条斑星鲽属于非同步分批产卵类型.卵母细胞按其组织学特点可分为6个时相,卵巢发育依据其形态特征可划分为相应的6个时期.卵巢年周期发育过程中,性腺指数(GSI)、肝脏指数(HSI)和肥满度(CF)发生变化,表现出与性腺发育协同一致的变化规律.统计分析表明,卵巢年周期发育过程中,GSI和HSI值与CF值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GSI值的变化与水温调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亲鱼血浆中雌二醇(E2)在6月份开始升高,9月份达到年周期中的第1个小高峰,翌年2月份,E2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峰值,4月产卵结束后,E2表达水平降低并维持较低水平至下一个生殖季节.血浆中睾酮(T)含量在7月达到第1个峰值,并在翌年1月份达到第2个峰值,在4月份产卵后降至最低水平并维持至下一个生殖季节.统计分析表明,E2与T存在正相关关系,E2与光周期调控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与GSI和CF呈弱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开展了条斑星鲽染色体C-带、Ag-NORs带及G-带的研究。结果发现,条斑星鲽染色体显示较为复杂的C-带,有4对染色体整体呈阳性深染,分别为3、13、20、22号染色体;3对具居间C-带,分别为1、4、8号染色体;9号染色体整体显示阴性,其余有大小不一的着丝粒C-带。计算其异染色质含量为54.91%。银染分裂相中Ag-NORs出现的数目以两个的频率最高,达87.5%,与此相一致,在间期核中通过银染表现出两个核仁的间期核数目的频率也最高,故确定条斑星鲽染色体具有1对Ag-NORs,位于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的短臂上,为端部Ag-NOR。Ag-NORs的数目为1~3个,以出现两个Ag-NOR的频率最高,达87.5%,与此相同的是,在间期核中,通过银染表现出两个核仁的间期核数目的频率也最高。G-带研究显示,条斑星鲽有37条深染带,22条浅染带。  相似文献   
8.
圆斑星鲽的早期生长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圆斑星鲽成熟卵子透明、光滑、无油球,卵径1.75±0.08 mm(n=30).在水温11土0.5℃、盐度31~32、DO≥5 mg/L条件下,受精卵经159 h脱膜孵出,胚胎发育下限温度为5.14℃,发育时间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初孵仔鱼体色透明,全长4.95±0.15 mm(n=30),7日龄,仔鱼体覆黑色素,口和肛门贯通,口裂0.32 mm时开始摄食轮虫;11日龄,卵黄囊耗尽,仔鱼由内源性营养转化为外源性营养方式,开始摄食卤虫无节幼体;17日龄,进入尾椎弯曲期,尾扇和下尾骨形成;28日龄,尾鳍色素沉积;33日龄,尾椎弯曲完成,仔鱼左眼开始向右侧翻转,进入变态期,尾鳍条增至18根;45日龄稚鱼体表色素带形成,背、腹鳍各覆4~5个棕黑色斑点;50日龄,变态完成,左眼完全翻转至右侧,开始营底栖生活;70日龄,幼鱼体被鳞片逐渐形成,各鳍条均发育至定数,体态和生活习性与成鱼无异.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半滑舌鳎雌雄个体大小和生长速度差异悬殊的分子机理,采集来自同一亲本、同一发育阶段的半滑舌鳎雄鱼和雌鱼脑垂体,分别与Affymetrix的斑马鱼基因芯片杂交,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芯片杂交结果显示二者共有1 051个基因检测到明显的杂交信号,其中上调基因486个,下调基因561个。进一步比较雄鱼和雌鱼杂交信号的比值(Ratio值),有39个基因的Ratio值小于0.6或大于1.5,其中sh3gl1b、meis2.1、acta1、Noxa、slc25a5这5种上调基因和col1a2、klf7、acta2这3种下调基因可能与半滑舌鳎雌雄生长差异相关。这一结果为深入研究半滑舌鳎雌雄性别分化与生长调控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组织学方法和放射免疫法(RIA)等技术方法,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条斑星鲽雄性亲鱼精巢发育规律和性类固醇激素的年周期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条斑星鲽精巢中可见5个时相的生殖细胞类型,精巢发育可分为5期。条斑星鲽雄鱼GSI值自10月开始升高,12月达峰值(P≤0.05),之后显著下降并保持较低值至下一次生殖周期开始。HSI值在11~12月保持较高表达值,其他各月份保持相对稳定水平。CF值在5~8月保持较高水平,其他月份保持平稳状态。雄鱼血浆中睾酮(T)水平自9月开始升高并在12月(Ⅴ期精巢)达到峰值,其后显著下降并在其后的月份保持较低水平,而雌二醇(E2)在2月出现峰值,其他月份保持相对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