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主要淡水养鱼区不同程度地流行暴发性鱼病,致使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江苏省常州市粮油食品二厂与水产养殖方面的专家合作,于1990年开发研制了一种防治暴发性鱼病的新药——“鱼泰”。这种新药经上海、安徽、江苏等地数千亩池塘水面实际使用检验,绝大多数得到了肯定效果,反映普遍良好;但  相似文献   
2.
黄鳍鲷肝细胞体外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鳍鲷肝脏细胞为材料 ,研究其肝细胞体外培养适宜的 p H、血清浓度、谷氨酰胺等条件 ,并进行传代培养试验。结果表明 ,培养液为 :MEM含 2 0 %小牛血清、15 g/ L L-谷氨酰胺及 p H 6 .9~ 7.1时 ,在 2 3℃中静置培养 ,黄鳍鲷肝细胞生长良好 ,3~ 5 d长满单层 ,细胞主要为成纤维细胞状 ,并能顺利传代。细胞动力学试验表明 :传代细胞 1~ 2代为适应期 ,3~ 5代为旺盛期 ,6代之后表现出衰老现象  相似文献   
3.
4.
鲤鱼棘头虫病的病理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导了病鱼的组织(肠、肝、胰、肾)病理变化,及血液(血清的钠、钾、氯化物、肌酐、尿素氮、谷草转氨酶总活力及谷草转氨酶同工酶。白细胞血式)病理变化,从而阐明了引起病鱼慢性死亡,而累计死亡率又高达60%的机理。查明了病原(崇明长棘吻虫)的中间寄主是模糊裸腹溞,找到了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在发病地区用鱼种池培育的鲤鱼鱼种的有效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5.
鱼波豆虫病的一种特殊病例及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波豆虫病的病原体是飘游鱼波百虫,其大小只有5.5~11.5×3.1~8.6微米,必须用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才能看到。虫体(附图)腹面观呈梨形、卵形或近圆形,侧面观略似汤匙,有一条鞭毛沟,两根鞭毛和一个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沿海海水养殖鱼类发生的疾病种类、主要发病鱼类、疾病主要症状、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进行调查,总结出福建省海水养殖鱼类近三年共发生24种疾病,其中病毒性疾病2种,细菌性疾病4种,寄生虫性疾病11种,不明原因疾病7种。这些疾病中危害较大的主要是病毒病、弧菌病和本尼登虫病。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进行日本对虾抗病良种的选育,本文用浓度为每毫升1×105个病毒粒子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粗提液注射感染抗白斑病日本对虾子三代和普通日本对虾,观察其死亡率,同时测定WSSV感染后0,4,24,48和96 h血淋巴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蛋白含量.结果显示:注射WSSV 14 d内抗病子三代和普通对虾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15%和85%,前者的抗病保护率达82.4%;感染前前者的各项免疫指标均高于后者,且PO,AKP和蛋白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感染后两者血淋巴检测的5项指标在96 h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除ACP以外,抗病子三代的其他指标都比普通日本对虾的高.研究结果表明,所选育的抗白斑病日本对虾子三代能够有效地抵抗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侵染,其免疫指标也高于普通日本对虾.  相似文献   
8.
9.
鱼类群栖在水中,当少量鱼的行动、摄食、体色、体形等异常时,常不易被人们察觉,一当人们发现鱼类异常时,往往已不是个别鱼患病;再则,在一只池塘内,病鱼常不是只患一种病,而是常并发几种病。因此,要做到及时且正确地诊断鱼病较困难,加之鱼类发病后的治疗也较麻烦,受到很大限制。如外用药一般采用全池遍洒、浸沤、浸洗或挂篓(袋)的方法,很少用体表涂药的方法,更不可能进行包扎;体内用药一般采用将药拌在饵料中制成药饵投喂,很少用注射和口灌的方法。因而,无论采用体内或体外给药的方法,用药量均较大。当疾病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1.中华鱼蚤病病原:中华鱼蚤(Sinergasilus spp.)。虫体细长,呈圆柱形,分节明显,乳白色。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附肢5对,其中第二触肢变成细长的大钩,用以钩住鳃丝组织。生殖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