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林业   104篇
农学   280篇
基础科学   20篇
  103篇
综合类   1079篇
农作物   21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96篇
园艺   450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8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的农业将是化控农业。所谓化控,就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控制或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现在,蔬菜上运用化控技术较多的要数茄果类蔬菜。1用矮壮素、比久、多效唑控制株形茄果类蔬菜在苗期往往会遇到光照少、育苗棚外温度过低,或连续阴雨而推迟移栽等不利因素。如果不加以控制,往往会造成植株徒长,形成高脚苗,而降低菜苗的品质。一般在菜苗刚开始徒长时,施用矮壮素、多效唑等就能控制株形,使其变得矮壮结实,增强菜苗的抗寒、抗旱、抗病能力。用水溶…  相似文献   
3.
GAS和STS对乙烯利诱导瓠瓜产生雌花的拮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6.
7.
生长调节剂对枇杷成熟期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枇杞成熟期集中,果实不耐贮藏,供应期十分短促。本试验使用了几种生长调节物质对枇杷进行催熟试验,各处理对枇杷果实成熟期及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在果实自然成熟前两周喷布500~1000ppm乙烯利促进果实早熟效果最好,喷布B9可使果实延迟4天成熟,而且都能保持果实原有品质,因此可以用乙烯利和B9来加长枇杷供应期。  相似文献   
8.
9.
青岛黄海水产研究所266000 欧盟及国际社会对在动物性食品严禁使用1,2一二苯乙烯类药物。我国也相应制定了严禁在肉食动物中使用己烯雌酚(DES)等激素的法规。继而我国于 1999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及动物源食品残留监控计划》,加强了对违禁药物的监控力度,规定动物产品中1,2-二苯乙烯类药物的最大残留限量(MRL)为不得检出。目前,检测动物产品中DES残留量的方法较多,有紫外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放射免疫法、GC/MS法等。各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根据残留监控过程中既要大批量快速测定,又…  相似文献   
10.
乙烯利对玉米的收获产量,子粒品质和倒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烯利可以确定减少倒伏,维持或增加收获产量。1985与1986年研究了施用乙烯利比率和施用时间对玉米(Zea Mays L.)的收获产量、产量组成、倒伏与子粒品质的影响。乙烯利施于种在临近草地东北地中Pioneei杂种P_(3475)、P_(3377)和P_(3183)上。施乙烯利减少了玉米植株倒伏。P_(3377)与P_(3183)在TE时期(雄穗伸长时期)施乙烯利0.56公升/公顷者,倒伏由30%减少到9%,此比率结果使每穗少产生子粒52粒,粒重减轻7~17毫克。但是增加了收获果穗0.2~0.6个/平方米。除1986年在EE(雌穗伸长期)时施乙烯利没有影响外,增加乙烯利的施用比率,结果成线性地减少收获子粒产量。在此情况下,增施乙烯利比率,其结果是增加了每平方米收获果穗数补偿了每穗粒数与粒重的减少。1986年在TE时,两年在TE+6(雄穗伸长后6天)以及1985年在EE时施乙烯利结果是每公顷减少收获子粒产量接近1Mg(即1百万克或1千公斤)。施用乙烯利对玉米蛋白质含量,子粒的致密度和子粒易于产生破碎性有小的然面是显著的影响。施乙烯利有减少植株倒伏的作用,但它不能增加子粒产量,而且一般要减产。基于这些结果,在类似本研究的那些条件下,对栽培玉米生产者,施用一定的乙烯利,只有很小的刺激(或积极)意义。根据Zuben和Kang(1978)的估计,不管育种家怎样努力去培育抗倒伏品种,玉米茎秆倒伏年损失产量总数达5~25%。普遍认为:那些获得高产的条件:例如施高比率的氮素,高度密植,灌溉或多雨等,会促进倒伏,当发生倒伏收获子粒产量就减少(Zuben和Kang19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