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乳粉颗粒观察及对其喷流性的研究,测定代表流动性的自然坡度角(θr)、压缩率(Cp)、凝集度(Ch)、代表喷流性的崩溃角(θf)、差角(θd)、分散度(Ds),讨论各种性能对乳粉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各种锅炉消烟除尘设备都有自己的使用范围,本文主要介绍了供暖锅炉在消烟除尘选用中应考虑的问题,阐明选用消烟除尘设备时要充分了解其技术范围及其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3.
炭黑含量及分散度是单翼迷宫式滴灌带的重要性能指标,根据国家相关方法标准,对3种不同的滴灌带产品进行了测试,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进一步分析了炭黑含量及分散度对单翼迷宫式滴灌带耐候性能的影响,得出结论:在炭黑含量达到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分散度越好,单翼迷宫式滴灌带的耐候性能就越好。在实际生产当中,应该注意机械搅拌强度以及分散剂用量两个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PEG400/Glycerin为液化剂,硫酸为催化剂,研究液化反应条件对竹粉液化产物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化反应体系中液固质量比从2∶1增加到4∶1时,液化产物的重均分子量Mw和分散度Mw/Mn逐渐减小;催化剂硫酸用量从2%增加到3%时,液化产物的重均分子量Mw和分散度Mw/Mn先减小,硫酸用量达到4%时又增大;液化反应温度从130℃升高到140℃时,液化产物的重均分子量Mw和分散度Mw/Mn先减小,到150℃又增大,160℃开始逐渐减小;随着液化反应时间的延长,液化产物的重均分子量Mw和分散度Mw/Mn先减小后增大直到120min时又减小.这说明液化反应时间、温度、液固比、催化剂用量对竹粉降解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苎麻复合酶脱胶影响因子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耐热碱性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复配后进行苎麻酶脱胶影响因子组合优化实验,以脱胶去除率为脱肢效果判断依据.结果表明,果胶酶浓度 4%(对原料),半纤维素酶浓度2%,转速250 rpm,脱胶时间 3.5 h,最高脱胶去除率可达 17.22%.对脱胶后的苎麻韧皮纤维进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随脱胶时间的延长,纤维分散度越高,脱胶 3 h 时纤维基本完全分散.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不同接种位点和菌种分散度对食用菌发菌速度的影响,以白金针菇FV093为试验菌种,以棉籽壳、麸皮为培养料,采用端接、心接、分散接的接种方法进行发菌试验,以期探讨耗时短、发菌快、低污染的接种方法.结果证明:改变接种位点和提高分散度确实能收到缩短发菌时间的效果,所以提高菌种分散度应成为今后接种技术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林若舟 《湖南农机》2011,38(3):216-218
染色体的良好扩散是成功进行复杂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关键.为更深入地了解中期染色体扩散的动力 学特征,本实验探讨了细胞悬液的滴片高度,滴片的湿度和角度,干燥的时间,固定液的比例,玻片的温度,相对的湿度这些可变因素对中期染色体扩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介质pH及离子强度对纳米SiO_2(nSiO_2)颗粒分散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分散试验分析了不同介质pH和NaNO_3浓度对10nm nSiO_2颗粒分散度的影响,并通过多组分表面电荷调控模型理论及泊松-玻尔兹曼方程对影响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nSiO_2颗粒分散度随着NaNO_3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随着介质pH的升高而增加,并在pH 7.39以后逐渐趋于稳定;随着介质pH的增大,nSiO_2颗粒的表面电荷密度(σ)增加,但增加介质的离子强度及nSiO_2颗粒的粒径会逐渐降低σ。nSiO_2颗粒粒径的变化会导致其表面H+的分布发生改变,从而引起σ的变化。双电层结构的拟合结果表明,当双电层结构厚度与粒径比值(λD/Dp)0.2时,nSiO_2颗粒的σ主要受控于粒径大小,可忽略离子强度和pH的影响;当λD/Dp0.2时,nSiO_2颗粒的σ不仅受控于粒径大小,还与介质的离子强度和pH密切相关。【结论】nSiO_2颗粒的σ与粒径大小、介质的pH和离子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的最佳条件。[方法]先采用专一性壳聚糖内切酶酶法制备低分散度壳聚糖,再采用多聚磷酸钠间静电作用的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探讨了反应体系pH、超声时间、壳聚糖浓度、多聚磷酸钠(TPP)浓度及二者体积比对壳聚糖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在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的过程中,当反应体系的pH为6.0,壳聚糖浓度为0.7 mg/ml,TPP浓度为0.5 mg/ml,壳聚糖溶液与TPP溶液的体积比在3∶1~7∶1,超声时间为2 min时,所制备的壳聚糖纳米颗粒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141.3 nm。[结论]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过程简单,作用时间短,不使用有机溶剂,得到的壳聚糖纳米颗粒粒径小,分布均匀,且结果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1液体制剂内服或外用液体制剂是指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在一定条件下溶解或分散在水、醇、脂肪油或甘油中,有时加入添加剂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分散度,增加产品的稳定性或改进其不良气味。对于这类液体制剂的一般要求是,溶液应澄明,乳剂或混悬剂应保证其分散相小而均匀,有效成分的浓度应准确、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