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刑事侦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瑕疵证据,现行刑事诉讼法对于瑕疵证据的规定采取了与非法证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允许进行补正及合理解释。从刑事诉讼的价值考量和刑事诉讼实践来看这样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以价值来考量,瑕疵证据符合刑事诉讼一系列的价值权衡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目前的刑事侦查实践状况。但是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得瑕疵证据规定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从侦查人员的行为控制、明确补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相似文献   
3.
观点     
《中国林业产业》2011,(9):10-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纳入宪法,修改了刑事诉讼法,建立了公开审判制度,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把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国家赔偿法和行政诉讼法等许多直接涉及人权保障的法律,并进一步完善了信访制度,使人民群众可以通过信访渠道有效地反映自己的意见和要求。中国的人权教育逐渐普及,  相似文献   
4.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制的一个跨越式发展,其修改内容对于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通过对新刑事诉讼法的分析解读,提出了新刑事诉讼法视阈下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具体应对之策,以期能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检察机关提供积极有效的措施,沉着应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李龙 《森林公安》2012,(1):27-29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对现行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的诸多内容进行了修订,范围涉及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的完善以及增加了一些特别程序等,草案总体上体现了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的指导思想。强制措施的修改正是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并立足司法实践情况,细化了相关规定,强化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秦瑶 《森林公安》2012,(3):36-39
一、新刑事诉讼法强化辩护权的背景相对于1979年刑事诉讼法,1996年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96年刑事诉讼法")在辩护权保障方面有了较大进步,如根据1979年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律师根本不可以介入侦查程序。而96年刑事诉讼法肯定了律师介入侦查程序的正当性。但由于担心辩护权过于强化可能影  相似文献   
7.
新刑诉法提出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是对新刑诉法明确“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任务的呼应.在该制度下,羁押适用将会得到更充分的审核,羁押率过高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将得到缓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将受到更加全面的保护.但不可否认,由于我国传统侦查模式对羁押的依赖,甚至存在以逮代侦的现象,如果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得到真正落实,其对侦查工作带来挑战将是严峻的.从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半年来的情况下,在一些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得到较好落实的地方,其对侦查工作的影响已有所呈现.本文试就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制度性规定及各地实施半年来的情况,就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给侦查工作带来的影响以及侦查机关的应对措施,进行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定义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从这个概念可以引申出证据应当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3个属性。然而,回顾近几年所接触涉林刑事案件,笔者发现:个别侦查机关在证据的收集、固定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对证据取证程序的合法性要求认识不足。2010年7月1日,两院三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开始施行,本文拟根据两个《规定》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9.
10.
沉默权是国内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虽然1996年《刑事诉讼法》最终未接受沉默权,但1998年10月5日秦华荪代表我国政府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上签字,再次激发了对沉默权的研究。在对我国是否引进沉默权展开研究的同时,一种观点认为行使沉默权就是放弃自我辩护权。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1 对辩护权和沉默权之间的关系存在误解1.1 对辩护和陈述之间的关系存在误解 汤啸天认为:“凡是正确的辩护、辩解都是建立在坦言事实真相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正确的辩护、辩解都是建立在被追诉人陈述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否则,就是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