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69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7篇
  29篇
综合类   203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木盆景》2002,(5):34-35
  相似文献   
2.
白花柽柳nrDNA的ITS序列片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丽  潘伯荣 《干旱区研究》2003,20(2):148-151
运用PCR直接测序法 ,对白花柽柳 (TamarixalbiflonumM .T .Liu .)的nrDNA的ITS区 (包括ITS -l,5 .8SrDNA和ITS - 2 )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该植物的ITS序列和长穗柽柳 (Tamarixelongata)的序列差别不大 :ITS - 1片段的长度都是 2 5 9bp ;ITS - 2片段的长度同为 2 44bp ;G C百分含量仅相差 1% ;碱基差异共发生 18处。由ITS及 5 .8SrDNA序列分子证据看 ,白花柽柳更可能是长穗柽柳的变异。  相似文献   
3.
新疆柽柳幽柽木虱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新疆的柽柳属植物上发现3种木虱,对其中的柽柳幽柽木虱进行了研究。该种木虱在新疆阜康地区1年发生1代,以4龄若虫在柽柳多年生枝条上越冬。越冬若虫翌年4月中旬开始取食,并使枝条顶端形成虫瘿,若虫在虫瘿内发育到5龄,至6月开始羽化,成虫平均寿命7.3d。雌成虫将卵产在花苞内,若虫在花苞内取食形成虫瘿,4龄若虫10月中旬爬出虫瘿转移到多年生枝条上越冬。发现若虫寄生蜂1种。  相似文献   
4.
中国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野生于山东、辽宁、河北、河南、江苏(北部)等省,喜生于河流冲积平原、海滨、滩头、潮湿盐碱地和沙荒地,具有极强的耐盐碱能力和观赏价值。由于柽柳独特的抗逆性及盐碱地利用的不可替代性,对其研究逐步深入。2006年在种质资源调查、汇集中,在野外发现多个中国柽柳的变异单株。之后繁殖建立无性系。通过大田扦插、容器育苗多种繁育技术对中国柽柳进行扩繁。  相似文献   
5.
"鲁柽1号"(Tamarix chinensis‘LuchengYihao’)是由中国柽柳(Tamarix chinensis)中选育出的柽柳新品种,经过苗期和区域化试验证实具有育苗及造林成活率高、速生、抗逆性强等特性,是优良的生态及薪炭林树种,特别适宜重盐碱地栽植。  相似文献   
6.
结合现代城市绿化新理念,针对彭阳县当前城市绿化树种单一的问题,广泛挖掘柽柳等一些在城市绿化中潜力较好观赏树种,从柽柳的林学特性、育苗技术及在彭阳县城市绿化中街道、广场、庭院、河道治理及山体拉坡绿化等工程中起到点缀绿化的作用,为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增添色彩。  相似文献   
7.
表达序列标签-简单序列重复(EST-SSR)能为植物适应环境提供分子基础。通过对5个不同样地刚毛柽柳(Tamarix hispida)进行转录组测序、组装及比较,共识别出该物种1 187个多态性EST-SSR位点。其中,三核苷酸重复数目最多(54.42%),其次是二核苷酸重复(37.66%)。分别有500、176和211个EST-SSRs位于829个转录本的编码区(CDSs)、3′非翻译区(UTRs)和5′UTRs中;AGC/GCT、AT/AT和AG/CT重复类型的EST-SSRs分别在各基因区域内出现频率最高;含多态性SSRs的基因序列主要被注释到"调节转录"、"转录因子活性"、"细胞核"等GO条目,以及"代谢途径"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KEGG代谢通路;通过PCR扩增、测序及毛细管电泳验证,从15个随机挑选的SSR位点中开发出13个多态性SSR标记。本研究为开展刚毛柽柳的种群遗传学和SSR变异相关的适应进化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俊德 《北京农业》2013,(24):83-84
青海东部农业区造林大部分以春季造林为主,通过循化地区秋季扦插造林的调查表明,秋季扦插造林无论在成活率、苗木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等方面均优于春季扦插造林,十分适宜于干旱浅山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Photosynq MultiseQ多功能植物测量仪测定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3种主要防护林植物头状沙拐枣、多枝柽柳和梭梭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揭示3种植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策略,为沙漠公路防护林的管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3种土壤都呈碱性;0~30 cm土层中的电导率(EC)远高于30 cm以下的土层。1 m内梭梭土层中的含水量高于多枝柽柳高于头状沙拐枣。2)3种植物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温度和线性电子传递(LEF)及植物周围的大气温度日变化均先升后降,且都在14:00达到最高;而大气湿度、实际光化学效率Y(II)日变化均呈‘V’型。3)PAR基本上与3种植物的LEF、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PQ)、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呈显著正相关,与实际光化学效率Y(II)呈显著负相关;3种植物的Y(II)与Y(NPQ)、Y(NO) 均呈极显著负相关。3种植物的LEF、Y(II)、Y(NPQ)的日均值差异不显著,但梭梭与多枝柽柳的NPQ和Y(NO)日均值差异显著。4)在3种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中,梭梭和头状沙拐枣的LEF、NPQ和Y(II)要高于多枝柽柳;而多枝柽柳的Y(NO)要显著高于头状沙拐枣和梭梭。因此,高温和高光均对3种植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3种植物的抗逆性强弱顺序分别为梭梭>头状沙拐枣>多枝柽柳。  相似文献   
10.
不同柽柳种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柽柳属(Tamarix L.)植物共有20个种,它不仅是防风固沙、抗盐碱的优良树种,还是濒危药材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 (Schenk) Whigt的专性寄主[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