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不久,1951年4月17日,山西省委向中共中央、华北局写了一份报告,提出动摇互助组的土地私有制,办农业生产合作社问题.刘少奇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政协《共同纲领》出发,批评了“农业社会主义思想”,他说:现在采取动摇私有制的步骤,条件不成熟.没有拖拉机,没有化肥,不要急于搞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后又谈到:农业社会化要依靠工业.  相似文献   
2.
甘蔗育种是蔗糖生产的核心技术,改良和更新品种则是发展蔗糖生产最经济有效的关键措施。50年来,我国甘蔗生产经历了三次品种更新,推广了几十个自育和引进良种,甘蔗单产从建国初期的21.5T/ha,提高到1998年的62.2T/ha,产糖率从8,5%提高到11.08%,取得很大成绩。但是同先进产蔗国家比较,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苗芳 《当代农机》2020,(2):42-43
机器的轰鸣声嗡嗡作响,清风带着泥土的气息掠过田野,累累果实伴着层层波浪翻涌而起,粒粒果实在阳光下耀眼可见,似乎在宣告自己的存在。我想在以土地为生的人们眼中,这便是那最美的风景。丰收意味着不负努力,不负国家的鼓励。从建国初期基本靠人力、畜力,普通的农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努力,到如今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的耕作;从只能耕耘有限的土地,到如今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从在泥泞田里艰难地劳动,到在机器操作台肆意耕耘。  相似文献   
4.
草原畜牧业主要是以天然牧草和采取放牧方式经营的畜牧业,因此天然草原的优劣和丰欠程度决定着草原畜牧业的兴衰。建国初期,我省牧区草原状况相对良好。20世纪60年代末,牧区开始发生草原退化现象,随后愈演愈烈,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有  相似文献   
5.
一、案价值鉴定的重要性1、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有利于优化馆藏。档案鉴定工作的质量高低和是否正常进行,对馆藏档案的质量将产生直接影响。由于历史的原因,建国初期的档案甚至有些短期卷至今未做鉴定的馆不在少数。文革前的档案总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为政治工作服务的多,且以保密为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以下简称《畜牧法》)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05年12月29日全票通过,由国家主席胡锦涛以第四十五号主席令签发,从2006年7月1日起实施。这是畜牧战线的大喜事,也是蜂业界一大喜事,是几代蜂业界人士梦寐以求的养蜂大法。前苏联在建国初期就出台“养蜂法”,促进了前苏联养蜂业健康发展,逐步成为世界养蜂大国。上世纪60-70年代,尽管我国没有制定和出台养蜂法律,但是政府也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养蜂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由于旧的金融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新的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政策,对私营金融业进行了整顿、管理和指导,逐步完成了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为其后的“三大改造”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宋祖红 《农业考古》2012,(3):262-265
由于受到长期战争的破坏和延误,新中国建立之初,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传统农业大国,农业是当时最主要的国民经济部门,而当时农业生产跌至谷底,广大农村完全凋敝,多数农户破产失地,大  相似文献   
9.
一、数量成倍增长建国初期,可以用于饲料转化的粮食有限,生猪存栏650万头左右,出栏5000万头左右,产猪肉400万t左右。2008年底发展到存栏4.5亿头,出栏6.5亿头,产猪肉4600多万t,分别是建国初期的6倍、10.8倍和11.5倍。生猪数量的快速增长出现在三个明显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安阳市地处豫北,小麦常年种植面积28万hm^2左右。建国60年来,小麦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国初期单产645kg/hm^2左右,2008年达到6075kg/hm^2,增长9.4倍。60年间,我市小麦经历了10次大范围的品种更换,平均每6年更换一次。由于品种的优良性状不断得到改进提高,配合以栽培条件的改善,每次更换都使小麦单产递增1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