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2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交福建柏对樟树干材培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叉干率、通直度、弯曲度、圆满度和树皮率等指标 ,对混交福建柏的樟树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混交林不仅能够促进樟树生长 ,而且能够改善樟树干材的形质性状。从而实现培育枝下高长、少弯曲、径阶大的樟树干材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毛白杨丰产栽培试验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用山东省栽培的几个主要毛白杨品系,营建速生丰产试验林,通过对其生长量、形质性状、部分生理指标及木材材性的测定分析,认为河北易县毛白杨、南×毛新和鲁毛50的生长量和出材量较大,生物量较高,木材强度和木材系数也较高,适于我省营建速生丰产林.  相似文献   
3.
韦塔桉种源多性状综合评价及育种值的估算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6个韦塔桉种源生长性状、形质性状的差异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各性状的差异极显著,种源层次各性状遗传力为68.65%~93.45%,单株层次各性状遗传力为42.20%~82.63%,呈中等至强度遗传;除干形与保存率外,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均呈紧密的正相关。4.5年生时17831种源生长最优,平均单株材积达0.08970m^3,比生长最劣的种源增加85.87%,17834种源形质指标最优,成活率与保存率最高。经综合评价,17834、17831和17835为较好种源。估算了6个种源的各个性状的育种值。  相似文献   
4.
观测发现青海高原青杨林雌雄株个体分布比例与海拔高度显著相关。海拔2400m以上地段为雄株优势的盛发区,具有一系列数量和质量方面的优良性状。在自然生长状态下,雄株优势发生年龄通常为10a左右,树龄愈大,优势愈明显,集约栽培可促使优势大大提前,la生苗即具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34年生杉木速生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的林木特征因子进行多种比较分析,为杉木用材林良种再选育和定向培育提供依据.[方法]根据131个无性系34年生每木调查的数据计算蓄积排序,取前7位为速生无性系,124个无性系为普通无性系,取其蓄积平均值作为比较CK的蓄积近似值.每一速生无性系选择平均...  相似文献   
6.
为给生产造林提供技术依据,调查了三都尧人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地和都匀杨柳街人工造林地及南酸枣的生长特点。结果表明:南酸枣在天然林条件下,68a生树年平均高生长量可达0.43m,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0.55cm,材积生长无明显的速生期;在人工林条件下,13a生树高平均年生长量可达1.14m,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1.46cm,7a后开始进入材积速生期,南酸枣在人工造林的集约经营下,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24年生49个产地的马尾松种源试验,以研究和揭示已达主伐年龄时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差异和地理变异模式,通过聚类进行种源区划并选择优良种源.结果表明: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皆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种源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及树干通直度呈典型的纬向倾群变异模式,这种变异主要是由其产地水热资源条件差异引起的.较之于北部种源,南部的种源生产力水平高且树干通直.种源木材基本密度虽与产地经纬度相关性较小,但却与产地年均温、1月均温、无霜期和≥10℃积温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选择生产力高的速生种源可同时改良树干通直度 会明显降低其木材基本密度.根培种源聚类结果,可将马尾松划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3个种源区,并分别纸浆材和锯材筛选出19个和6个优良种源,这些优良种源主要来自马尾松的南部种源区,部分来自中部种源区.  相似文献   
8.
水曲柳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水曲柳人工林合理的造林密度,以帽儿山实验林场10年生的水曲柳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m×1m(A)、1.5m×1.5m(B)、2m×2m(C)、3m×1.5m(D)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林木的干形、林分的产量均有显著地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单株叶面积、冠高比随密度的减小而显著增大;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影响。综合比较4种密度水平林分,C水平的造林密度是最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以福建省来舟国有林场31年生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峦大杉和杉木生长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峦大杉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等生长性状指标显著高于杉木;树种间分级木比例无显著差异,但峦大杉分化略大;峦大杉胸高形数显著高于杉木,枝下高比例显著低于杉木,但树种间的枝下高无显著差异;应用改进可变指数削度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两个树种的干形曲线与干形形状,峦大杉比杉木有着更小的削度、更优的干形和更好的干材品质;峦大杉的平均冠幅、冠长、冠长率、树冠体积、树冠表面积、生长空间指数和竞争指数等显著大于杉木,但峦大杉的树冠圆满度显著小于杉木,树冠更狭长。  相似文献   
10.
为了系统深入地对单板出材率和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11个6年生桉树无性系为材料,使用无损检测仪器Pilodyn和Fakopp测定立木的外部密度和应力波传输速度,用轴向生长应变仪器CIRAD-ForestMethod测定立木生长应力,结合对原木外观形质的检测和单板质量等级的划分,运用差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立木的材性性状,原木形质中的小头最小直径、弯曲度和端裂指数存在显著差异。节疤,尤其死节(孔洞)、裂缝是降低单板等级的主要因素。无性系间单板出材率和价值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出材率(%)从大到小排序为:GL9(48.27),EC34(47.17),LH1(44.00),DH32-22(42.00),GL4(37.56),SH7(34.88),UC184-1(34.38),LH5(31.06),M1(29.74),DH201-2(25.41),SG1(16.28),最大是最小的2.97倍;单段原木价值(RMB/log)从高到低排序为:EC34(13.37),GL9(13.12),GL4(12.36),LH1(12.02),DH32-22(11.55),LH5(10.72),SH7(9.22),UC184-1(7.95),M1(7.55),DH201-2(5.97),SG1(4.88),最高是最低的2.74倍;单位材积价值(RMB/m3)从高到低排序为:EC34(856.49),LH1(794.55),GL9(788.68),DH32-22(763.02),GL4(681.44),SH7(629.35),UC184-1(597.66),LH5(559.08),M1(538.39),DH201-2(450.49),SG1(294.53),最高是最低的2.91倍。5个品种的无性系作为胶合板用材,尾巨桉无性系价值最高。原木弯曲度是影响单板出材率和价值的主要因素,木材密度、小头直径、应力波传输速度及端裂指数等对其也有显著影响。无损检测仪器Pilodyn和Fakopp可对单板出材率和单位材积价值进行粗略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