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林业   2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蓄积量是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的重要指标。针对目前贵州省森林资源调查所采用的标准表没有数式(模型),应用不便的问题,提出利用标准表导算林分平均形高,建立贵州省6个树种组平均树高——平均形高回归模型,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连续清查林分蓄积估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肇镁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1):76-77,132
在尤溪县马尾松人工林郁闭度0.8以上的林分设置标准地,调查测定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优势高、单位面积上的蓄积量、胸高断面积和株数等因子。以林分优势高为辅助变量,林分蓄积量为因变量,采用免疫进化算法建立标准林分蓄积量模型;再以林分形高为因变量,林分优势高为辅助变量,通过多方程的拟合对比,建立合适的林分形高模型,据以编制了尤溪县马尾松人工林标准表,为森林资源清查中林分疏密度和蓄积量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平均高为自变量,采用有约束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建立林分最大蓄积量预估模型,结合形高模型,编制了杉木人工林标准表。为便于生产应用和生长预测,还建立了平均高和优势高的对等转换模型,配合地位指数曲线模型,导出了可变疏密度收获表。  相似文献   
4.
以林分平均高为辅助变量,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和形数分别为因变量,在以多个方程拟合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巨尾桉人工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形数模型.从所收集的材料中选择3块林分断面积最大的标准地,计算提升系数,获得疏密度1.0的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模型,配合形数模型,按蓄积3要素计算疏密度1.0的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据此编制了巨尾桉人工林标准表.该表经检验误差较小,精度较高,可在大面积森林资源清查中确定巨尾桉人工林的蓄积量.  相似文献   
5.
福建柏人工林标准表编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林分平均高(H)为辅助变量,选择方程G-1=a+bH-1建立疏密度1 0的每公顷断面积(G)模型,配合形高(HF)模型及林分蓄积量(M)的构成公式M=G×HF,编制了福建柏人工林标准表,该表经检验适用,可用于林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90株杉木树干解析和231块杉木人工林标准地调查材料的分析.认为从总体上看我省目前使用的二元立木材积表比较适合我省杉木人工林,标准表与二元立木材积表也是比较协调的,但对不同径阶的林木用二元立木材积表求算材积其精度不一定都高,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条件的林分中标准表与二元立木材积表的协调程度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思茅松人工林断面积蓄积量标准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编制思茅松人工林断面积蓄积标准表,在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收集人工林标准地165块、标准木561株。经4个模型选优,最后确定了表达式,据此编制了思茅松人工林断面积蓄积标准表。  相似文献   
8.
根据在云南滇西的腾冲、龙陵、凤庆等县调查的标准地材料 ,筛选出了疏密度在 1.0以上的 75块样地。通过 Hf=0 .699145+0 .4 32 564H,G=179.4 910 394 - 12 31.34 988H ,用 M=G·H F式编制了疏密度 1.0蓄积量标准表。  相似文献   
9.
闽北实生杉木人工林标准表编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闽北杉木中心产区的实生杉木人工林为对象,收集了大量的标准地材料,探讨了5种编制标准表的方法,选定用全部标准地材料模拟回归方程,以平均离差百分数提高 G—H曲线的方法,编制出适用性较高的标准表。  相似文献   
10.
利用疏密度编制密度表,是一种尝试。从六种数学模型中选出最佳模型编制了依林分平均胸径而变的断面积蓄积量标准表,再以此表为依据,利用疏密度编制了经营密度控制表。该编表方法比常规依林分平均高编表的方法简捷。更便于生产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