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9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江苏夏季高温多雨,桑黄栽培易发生虫害,为指导生产,对桑黄虫害种类进行调查并提出防控措施。发现桑黄的主要虫害为螨、跳虫、菇蚊、星狄夜蛾、凹黄蕈甲、鼠妇及蛞蝓。总结危害特点,对不同虫害提出效果较好的环境控制、物理控制和药剂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桑树病虫害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流域是我国蚕业最发达的地区,蚕茧产量占全国总产茧量的80%以上,其中,江苏、浙江、四川等省茧丝绸产业最发达,其蚕茧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对全国蚕桑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地区的桑树病虫害种类繁多,加上气候条件适宜,经常发生各种桑病虫害为害,造成蚕茧减产。桑树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导致桑树生长不良、桑叶减产、叶质下降和桑树死亡,估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野生桑黄菌人工栽培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桑黄菌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药用真菌,市场开发前景看好,通过两年来的人工栽培试验证明,桑黄菌是可以人工栽培的,能正常形成子实体。  相似文献   
4.
珍稀药用真菌桑黄菌液体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珍稀药用真菌桑黄菌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分相对简单的1号液体培养基有利于桑黄菌的生长,pH值以6.50为宜或采用自然pH,培养基装量以摇瓶体积的60%-65%为宜,一级种菌龄以7d为宜,还可以向摇瓶中添加玻璃殊等使菌丝分散,促进菌丝断裂和增殖。  相似文献   
5.
《北方蚕业》2018,(3):14-16
桑黄是一类具备重要药用价值的真菌,其主要药用成分为多糖、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利用设备制备不同粒径的桑黄粉,比较不同粒径的桑黄粉的多糖溶出率,结果表明:桑黄超微粉平均粒径达到4.75μm,溶出率大约是普通桑黄粉的1.75倍。  相似文献   
6.
以1.0%纤维素酶和0.5%蜗牛酶不同处理时间的桑黄菌丝为试材,采用0.1%秋水仙素诱变桑黄菌丝研究其诱变下桑黄菌丝再生菌株的生长速率以及多糖、黄酮和三萜等活性成分含量变化,以期获得生长快且活性成分含量高的菌种,以期为桑黄菌株选育、种质资源创新和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诱变后桑黄菌丝再生菌株的生长速率以及多糖、黄酮和三萜等活性成分含量基本呈增加趋势。其中,与对照相比,诱变酶解桑黄菌丝20 min获得的再生菌株20-1生长速率最快,增加了366.67%;三萜和多糖含量最高的再生菌株为10-5,分别增加了1069.73%和281.85%;多酚含量最高的再生菌株为5-1,增加了530.56%;黄酮含量最高的再生菌株为30-1,增加了3771.43%。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不同培养料配方对桑黄(Inonotus hispidus)菌丝萌发、子实体生长及多糖、黄酮类、三萜类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筛选出利用莲子壳人工栽培桑黄的培养料配方,同时开展桑黄子实体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木屑、木屑棉籽壳和麦粒培养料均可用于桑黄原种培养;相同培养条件下,莲子壳粉40%、木屑30%、麦麸16%、玉米粉10%、葡萄糖2%、石灰1%、石膏1%的配方为最适栽培培养料,此条件下桑黄菌丝生长最快,产量最高,并且子实体粗多糖、黄酮类含量最高。对该配方栽培的桑黄子实体开展了抑菌效果试验,4种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3种指示菌都具有一定抑制效果,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不同指示菌的抑菌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桑黄、灵芝为原料,以冲泡液中黄酮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并结合模糊数学法研究桑黄灵芝袋泡茶制作及冲泡工艺。结果表明,桑黄灵芝袋泡茶的最佳配方及冲泡工艺为:桑黄与灵芝质量比为3∶2,冲泡时间20 min,冲泡水温75 ℃,茶泡袋材质为玉米纤维。采用该工艺配方制作的产品色泽黄润透亮,有桑黄及灵芝的独特香气,感官评分为(87.2±0.3)分,冲泡液中黄酮含量为(12.95±0.23)mg/L。本研究为桑黄、灵芝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方法,为其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桑黄又称桑耳,是多年生真菌,桑黄子实体木质、无柄、侧生,菌盖有扁半球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菌盖的球径长3-21cm,短约2-12cm,厚1.5-10cm,颜色鲜黄是其一大特点。桑黄多生于杨柳桦桃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及短树桩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以东北为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浙江地区采集的野生桑黄菌株进行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并探讨其培养特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桑黄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核糖体基因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对野生桑黄菌株(编号SA-1)进行鉴定;基于ITS1-5.8S-ITS2序列,对菌株SA-1和桑黄孔菌属的桑树桑黄、高山桑黄、锦带花桑黄、杨树桑黄、环区桑黄、小孔忍冬桑黄、暴马桑黄共8个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分析;设置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温度和pH开展单因素试验,分析各培养因子对桑黄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并运用L_9(3~4)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根据菌株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将野生菌株SA-1鉴定为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e sanghuang),但其与桑黄孔菌属中其他6个菌株的遗传距离较远。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桑树桑黄和菌株SA-1聚为一类(bootstrap=100%),其他6个菌株聚为另一类。单因素试验确定SA-1菌丝生长的适宜培养温度为27.5℃,最适pH为7.0,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无机盐为KH_2PO_4;经正交试验得到最适培养条件为可溶性淀粉20 g/L,蛋白胨4 g/L,KH_2PO_4 1 g/L,培养温度30℃。【结论】确定浙江地区采集的野生桑黄菌株为桑树桑黄(S.sanghuang),并初步筛选出了该菌株的适宜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