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使汕头市红树林资源快速得到恢复和保护其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及长达455km的江海堤,进一步改善汕头市的生态环境,是汕头市林业工作的重要任务。但是,汕头沿海的乡土树种秋茄、桐花、木榄等的生长速度较慢,年均树高生长不足0.5m。造林密度为1500-2000株/hm^2的秋茄等乡土树种,  相似文献   
2.
海桑海桑属中一个新种,可长成直干乔木,其木材无边材和心材的区别,材色浅,结构细,纹理略斜,无特殊气味。木材密度、硬度、强度、干缩和湿胀等物理力学性质均属中等。木材的刚性较好,韧性较差,差异干缩、湿胀较大,不耐腐,不抗白蚁蛀食。木材可作一般的室内材使用。文中还对拟海桑海桑的木材主要物理力学性质作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影响海桑种子发芽的因子即光照、温度、海水盐度和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桑种子为需光种子,种子萌发需有光敏素的参与.缺乏光照是造成种子发芽率低和不整齐的主要原因,播种前将种子在湿润状态下用700lx的光照射24~36h或用体积分数为10-3的外源赤霉素(GA3)溶液浸泡36h,即可显著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实验室发芽适宜温度为30~40℃,最适为35℃;海水盐度在10‰以下有利于海桑育苗,最适盐度为2.5‰;酸碱度对种子发芽影响不大,种子在pH为4~11时均可正常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4.
深圳福田无瓣海桑+海桑-秋茄人工林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圳福田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前缘种植无瓣海桑海桑、秋茄的试验表明,7a后,群落明显分为乔木层、幼树层和幼苗层3层。乔木层的无瓣海桑海桑、秋茄的平均高分别为9.1、8.06、2.89m。在群落形成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先下降,后上升,并超过种植时的多样性;无瓣海桑海桑的死亡率第1年最高,后趋于稳定,秋茄的死亡率最高是第4年,后趋于降低;7年生时无瓣海桑海桑、秋茄的存活率分别为56.3%、51%、39%。无瓣海桑海桑的高度和地径的生长速度明显比秋茄快。  相似文献   
5.
《粤东林业科技》2005,(2):40-41
本标准中的6.5是强制性条文,其余条文为推荐性条文。本标准由汕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汕头市农业局、汕头市林业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汕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汕头市海桑、无瓣海桑冻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桑(Sonneratiacaseolaris(L.)Engl.)、无瓣海桑(S.apetalaBuch-Ham)是汕头市近几年成功引种的2个优良红树林(mangroveforests)树种。报告了汕头市海桑、无瓣海桑的苗木和林木的冻害情况,并就海桑和无瓣海桑的抗寒性及其在汕头市育苗和防寒的技术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海桑林寒害致死后互花米草再次入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珠海淇澳岛红树林保护区内的海桑林在经过2008年1月13日至2月13日的寒害致死后,其林下互花米草入侵的状况以及该保护区内裸滩地(对照)和无瓣海桑林下的互花米草各生态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海桑冻死后其林下互花米草的平均高度为97.1 cm,高出无瓣海桑林下的24.88 cm,是对照裸滩上高度的83.5%;其密度已达到77株/m2,比对照地多13株/m2,是无瓣海桑的2倍多.方差分析显示出这三者的高度和密度已达极显著水平.海桑林下互花米苹的频度、郁闭度和多度均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海桑林冻死后其林下的互花米草的干、鲜重茎叶比均最大,其次是对照地,最小的是无瓣海桑林下的.互花米草的茎叶含水量以无瓣海桑的最大,其次是海桑林下的,最小的是对照地.这表明当海桑林死后互花米草已开始迅速入侵其林地,若不加以及时控制,势必对该保护区的红树林再次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8.
2008年寒害使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遭受重大损失,红树林湿地中的海桑几乎全部死亡;18个月后,海桑林迹地恢复早期自然植被以老鼠簕和互花米草为主,并伴生有少量其他植物,植物种类有7科9属10种。根据植被特征,海桑林迹地可分为老鼠簕+互花米草群落、互花米草群落、老鼠簕单优群落、老鼠簕稀疏群落和裸滩5种植被类型。所形成的高密度与高盖度的老鼠簕和互花米草植被不利于桐花树、秋茄等红树植物幼苗的扩散。互花米草有向老鼠簕群落和低洼滩涂扩展的趋势。灾后互花米草和老鼠簕迅速繁殖扩散,若不进行人工改造,互花米草和老鼠簕将长期占据海桑林迹地滩涂。  相似文献   
9.
海桑及无瓣海桑引种驯化中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海桑及无瓣海桑引种驯化中的叶片形态结构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这两种植物从海南东寨港引种到广东雷州附城镇以后,叶片的旱生结构增强,叶细胞透性减少,从而获得了较高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0.
红树植物海桑天然更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桑自1994年引种到深圳湾,1999年出现天然更新,在海桑林、天然林和裸滩上均有分布,更新频度达45 0%,幼苗密度最多达69株·m-2,幼苗的扩散距离至少达90m。充足的种源和温暖的气候条件是海桑出现天然更新的前提条件,冬季的低温是决定海桑更新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海桑更新的状况与所接受的光照、种子散播地的隐蔽程度、潮水淹浸深度、潮汐动力作用、人为活动的影响、水禽的取食活动及边缘效应等存在相关关系。海桑幼苗扩散的数量随着距人工海桑林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二者符合相关模型:y=58 866 25 741log101 717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