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根据温地稻田的自然资源和经济效益特点,结合作物的生长特性,以隐粮增收为原则,设计了3种新的稻田耕作制,并于1996 ̄1997年在温地稻田试验示范。结果表明:3种新的耕作制在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率等方面都比单季稻蓄留再生稻或单季稻高。在3种新的耕作制中,以单季稻-台湾食荚豌豆604-南韩春大萝卜一年三熟制的纯收入、产品商品率最高,分别为5015元和98.1%;单季委-南韩春大萝卜一年二熟制次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宝应湖湿地现状及功能的分析,探讨合理划分宝应湖湿地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提出对宝应湖湿地保护性的开发利用和开展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严重缺水的同时,南方特大洪水时常泛滥.水荒和水患的问题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生活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缓解水资源的失衡,2002年国务院批准启动南水北调工程,修建东、中和西三条输水干线,计划每年从南方长江向北方调水448亿m3.东线、中线工程从引水处到受水区全长分别为1 154 km和1 267km,于2004年和2005年动工,西线工程在深入评估中.然而,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对干线两侧建立植物缓冲带体系和间断湿地系统,来消减来自农田径流的严重面源污染物,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作用被忽略.引水区到受水区地理环境的变化也将导致水质理化性状的改变.保障输水线水质安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南水北调工程的目的和意义.本文提出沿输水线建立植物缓冲带体系和湿地系统,并依据西方国家一些成功的案例来讨论有关生态工程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4.
湿地,由于对人类、自然的特殊、重要之意义,其保护和合理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球范围的普遍关注.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湿地资源不合理利用,湿地污染比较严重,重大湿地污染事件的频发,湿地侵权损害赔偿问题日益突出,可以逐步建立湿地污染损害补偿基金制度、湿地民事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和湿地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等,形成完善的湿地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协调湿地法律和利益关系,保证我国湿地科学合理和可持续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1990年、2000年和2009年三期TM卫星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3S技术对若尔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动态分析,探寻了近20年来若尔盖县湿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20年来,若尔盖高寒湿地景观斑块数总体减少,湿地景观面积呈不断萎缩的态势,湿地景观多样性呈均衡化发展,各斑块类型面积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匀,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因此,应进一步加强若尔盖湿地的保护,控制景观格局变化,科学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  相似文献   
6.
以图们江中游湿地生态安全为出发点,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能充分反映图们江中游湿地的生态安全的10项指标,构建了图们江中游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3s技术为分析工具,对TM/MSS影像进行解译并获取1976、1990、2000和2010年4个年份的指标数据,并运用AHP确定指标权重;使用逻辑斯蒂增长曲线模型对各个指标进行单指标评价,用综合评价法对图们江中游4个年份的湿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得到1976年生态安全值为0.665,湿地生态系统较安全,而1990、2000、2010年生态安全值依次为0.570、0.432、0.333,系统处于预警状态,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该区湿地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建立了湿地生态安全预测模型。经验证,模型精度较高,可对图们江中游湿地生态安全进行预测研究。最终预测了图们江中游未来40年的湿地生态系统变化趋势,预测值分别为0.3011、0.2856、0.2136、0.1865,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处于中度预警及严重预警状态,生态安全面临的威胁越来越严重.急需对该区域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