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4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15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8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灰树花保健饮料加工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学谦  孙培龙 《中国食用菌》1994,13(4):32-32,35
灰树花保健饮料加工技术吴学谦(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庆元323800)孙培龙(浙江工业大学轻工系杭州310014)灰树花(Grifolafrondosa)是一种多孔菌,在日本称为“舞茸”,子实体肉质柔嫩,味道鲜美,香味独特,氨基酸和维生素含量特别丰...  相似文献   
2.
3.
谢福泉 《食用菌》2005,27(3):14-15
对收集和组织分离的7株灰树花菌株进行了多次栽培对比试验,从中选出4株高产优质菌株,其中:Gh、Gf2、Gf3三株为灰黑色菌株,属中温型,出菇温度16~22℃,结实率86%以上;灰树花Gf6菌株为灰白色菌株,属中高温型,出菇温度18-24℃,结实率为94.1%以上。试验中最高单朵重分别为Gh190.5g,Gf2 153.0g,Gf3161.0g,Gf6 160.0g。  相似文献   
4.
灰树花发酵液多糖的辐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48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CC1),香菇多糖阳性对照组(CC2),灰树花粗多糖组(CE1),灰树花精多糖组(CE2),按100mg/kg·d剂量连续灌服20天后,以60Co-γ射线全身照射,总剂量为9戈瑞(Gy),剂量率为0.69Gy/min。后继续灌服13天,记录各组死亡数,结果表明:照射后小鼠存活率CC2、CE1、CE2组分别比CC1组提高16.6%,75.0%、41.6%,平均存活时间分别提高0.7、3.2和1.9天。  相似文献   
5.
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测定了发酵液中5个灰树花菌株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第6天发酵液中蛋白质含量最高,Gf961菌株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为0.58%,Gf962菌株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为0.30%,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中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接种后第9天最低,随后以呈上升趋势。但上升的幅度较小。试验为确定从发酵液中提取蛋白质的最佳时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灰树花发酵液多糖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树花发酵液多糖(粗、精),以100mg/kg.d连续灌胃给药11d,昆明种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的抑制率分别为81.19%(P<0.05)和79.96%(P<0.05),而环磷酰胺以20mg/kg.d小鼠连续腹腔注射11d,其抑瘤率为77.32%(P<0.05)。  相似文献   
7.
灰树花不同配方栽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灰树花七种栽培配方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木屑和棉籽壳作为栽培的主要原料,若等比例混合。生物学效率最高;麦麸与玉米粉搭配使用,可以提高灰树花的产量及生物学效率;平菇废料是栽培灰树花较好的原料,并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筛选出灰树花高产的三个配方。  相似文献   
8.
灰树花栽培的五个技术关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灰树花生长在板栗树林,具有独特的生理要求,目前国内人工栽培主要在闽、浙、冀等地,但因所选育品系不够理想,同时由于难以掌握其栽培的关键技术,导致生物转化率低,售价贵,难以符合出口要求,制约了灰树花产品的开发,现将几年来栽培经验总结如下:1 营养的平衡 灰树花多发生在板栗丛林的腐殖土中,板栗树所含氮、磷、锰养分很高,一些研究者对灰树花生长营养也  相似文献   
9.
《油气储运》2011,(23):28
品种来源:野生灰树花(泰山)人工驯化选育。特征特性:菌丝体较浓密、白。子实体覆瓦状叠生;菌柄多分枝,末端生重叠成丛的菌盖;菌盖直径2~7厘米,扇形,表面灰褐色,有细毛,老后光滑,有放射状条纹,边缘内卷;菌肉厚1~3毫米,白色,肉质;管孔延生,孔面白色,管口多  相似文献   
10.
灰树花新品种"梯灰1号"是由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栗树林下采集的野生菌株经过系统选育而获得的优良菌株。"梯灰1号"子实体大朵、叠生、菇形较紧凑、菌柄短、扁平,多分枝,末端生匙状至扇形菌盖;菌盖表面黄褐色至深褐色,菌肉白色;菌孔近圆形至长椭圆形,菌盖边缘菌孔细小近圆形,近菌柄处菌孔粗大、呈长椭圆形,孔面白色。中熟、丰产、商品性好,适合在山东省春秋季林下覆土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