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浮栲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亏损率曲线、死亡率曲线和生存分析函数曲线,分析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种群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罗浮栲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存活数随龄级增加呈现递减趋势,Ⅵ龄级后变化幅度较大;亏损率、死亡率和危险率随龄级增加呈现逐渐增长趋势,在Ⅴ龄级前的变化幅度较小,Ⅴ龄级之后增长迅速;种群生存率函数值随龄级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为害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罗浮栲林分的蛀干害虫种类及为害特征,为准确识别害虫与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辅以无人机观测,并结合不定期枯死木套笼观察,记录罗浮栲林分蛀干害虫的为害特征,并对采集的蛀干害虫进行鉴定.[结果]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内罗浮栲林分存在4种蛀干害虫,分别为后刺拟棘天牛(Neacanis...  相似文献   
3.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浮栲群落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采用样方法,对分布在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罗浮栲群落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浮栲群落总计有维管植物39科61属104种,群落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优势,叶片以革质的中小型全缘单叶为主。罗浮栲是该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但林下幼树幼苗较少。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各层次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王玉连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2):40-43,46
对受红腹柄天牛不同危害程度的罗浮栲韧皮部和木质部中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可溶性糖含量与红腹柄天牛危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天牛取食活动期,不同受害程度罗浮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明显,尤其韧皮部的变化比木质部更加强烈;受害初期的植株,可溶性糖含量与未受害相比显著减少,冬季当幼虫和成虫进入休眠期后,不同受害程度罗浮栲韧皮部和木质部中可溶性糖的含量与未受害植株相比差异程度趋向缓和。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监测罗浮栲植株受红腹柄天牛为害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探讨红腹柄天牛危害与罗浮栲、甜槠、细柄阿丁枫3种树种的树皮形态特征、木材含水量、容积重、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红腹柄天牛的危害与寄主树皮的粗糙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罗浮栲和甜槠树皮粗糙,适宜于红腹柄天牛成虫产卵,其中罗浮栲有虫株率高达90%,甜槠有虫株率为70%,重度危害;而细柄阿丁枫树皮光滑,有虫株率只有10%,轻度危害。寄主树种的木材基本容积重和含水率均与红腹柄天牛的危害没有直接相关。鲜材、干材硬度高的树种不易受红腹柄天牛的危害,甜槠、罗浮栲材质硬度明显低于细柄阿丁枫,受害较重;同一树种中材质较硬的植株被害程度更轻。  相似文献   
6.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猴欢喜+罗浮栲群落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方调查,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秤架管理处辖区内海拔500 m左右的常绿阔叶林群落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 000 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85科152属202种(含变种),以热带成分为主;群落中猴欢喜和罗浮栲为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为26.16和24.51,因此将该群落命名为猴欢喜+罗浮栲群落(Sloanea sinensis+Castanopsis fabri Community)。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层间植物丰富;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叶型以中型革质单叶为主;乔木径级以小径级为主。按Raunkiaer标准,种群频度分布规律为A>B>C>D>E。群落内的种群频度为1%~20%的种类占优势,占总种数的61.88%。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典型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空间结构,为其恢复及次生林改造过程中的树种配置、人工抚育与综合定量评价林分空间结构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0年6月在线路踏查的基础上,于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具代表性的地段,分别对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罗浮栲(Castanopsis faberi)、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3种典型常绿阔叶林群落设置标准地,每种群落类型各设置3块,对标准地进行调查,获取数据,计算群落的大小比数、混交度、角尺度和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对各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丝栗栲、罗浮栲和红楠群落的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491,0.483和0.495,各群落平均处于中庸状态,林木大小分化程度不大;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820,0.847和0.876,各群落中同一树种聚集在一起分布的情况较少;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535,0.519和0.531,林木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经K-S检验,丝栗栲、罗浮栲和红楠群落间的大小比数、混交度和角尺度差异均不显著;平均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分别为72.9,74.4和74.7,也表明了各群落的空间结构差异不明显。【结论】研究区3种典型群落总体上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多优势种的特征;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将不同参数进行综合,与采用单一结构参数定量描述林分空间结构状态相比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为综合评价林分空间结构及制定合理经营措施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罗浮栲为研究对象,利用典型样地选择、每木检尺及树干解析等方法,对罗浮栲的生长过程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罗浮栲胸径连年生长量为0~10、30~40 a,胸径生长迅速,连年生长量高峰达0.585 cm,60 a 胸径达到27.2 cm;罗浮栲高生长量在30 a 达到9.80 m,成为优势木;罗浮栲材积生长量在0~20 a 生长缓慢,20~60 a 一直处于快速生长阶段,连年生长量60 a 达到0.0226 m3;罗浮栲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曲线没有相交,说明罗浮栲到60 a 还未达到数量成熟龄。罗浮栲的生长发育分3个时期,0~20 a 为幼龄期,20~50 a 为速生期,50~60 a 为壮龄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