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畜禽业》2016,(3)
在猪口蹄疫疫苗免疫过程中,常发生口蹄疫疫苗过敏反应,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会造成过敏猪只休克和死亡。从免疫猪口蹄疫疫苗过敏的症状、致敏机理加以讨论,并提出克服过敏反应的措施,旨在减少口蹄疫疫苗过敏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1症状湿疹病是表皮和真皮上皮由致敏物质引起的一种过敏反应,也称湿毒症。夏秋多雨、高温季节发病较多主要是猪长期生活在嘲湿的环境中造成的,也有是某些药物过敏或某些植物、花粉过敏。急性患猪大多发病突然,病初猪的颌下、腹部和会阴两侧皮肤发红,同时出现蚕豆大的结节,并瘙痒不安,以后随着病情加重患猪皮肤出现水泡、丘疹,水泡、丘疹破裂后常伴有黄色渗出液,最后结痂或转化成鳞屑等。急性患猪若治疗不及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犬皮肤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做到准确辨识和处理犬的皮肤病成为养殖户关心的问题,下面笔者介绍几种常见皮肤病鉴别诊断与治疗。1湿疹湿疹是皮肤的表皮细胞对致敏物质引起的炎症反应。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靡烂、痂皮等皮肤损伤,并有热、痛、痒的症状。1.1病因湿疹的发病原因较复杂,在外界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作用下,如机械性压迫、磨擦、咬、抓、蚊虫叮咬或皮肤不洁、污垢刺激,犬舍潮湿等因素刺激,使皮肤发生过敏,引起湿疹。1.2临床症状病初患部呈点状或形状不同的红斑性湿疹。患犬可见有瘙痒感。随着病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市中心城区2009~2010年空气常见植物花粉分析表明:空气花粉含量较高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禾本科、胡桃属、蒿属、松属、葎草属、藜科+苋科、蔷薇科、白蜡属、栎属、杨属,除蔷薇科外,其它均为高致敏植物。中心城区空气花粉含量季节变化呈双峰型,3~5月为第一高峰,花粉浓度多高于1000粒/cm2.d,以乔木花粉及农作物(小麦)为主。8~9月为第二高峰,花粉浓度多高于500粒/cm2.d,以草本花粉为主,主要为篙属、藜科、禾本科,均属高致敏性花粉。  相似文献   
5.
采取371份患猪血清,138份脑脊液,用乳胶凝集试验诊断猪囊虫病.取新鲜痘猪囊内液体制成致敏原,分别同患猪血清和脑脊液标本应用乳胶玻片凝集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作检查.通过试验,两者的符合率为86.9%(血清)和94.7%(脑脊液).  相似文献   
6.
大豆中的致敏因子对早期断奶仔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早期断奶仔猪消化结构特点,介绍了大豆中的致敏因子对仔猪的作用 机理,提出了减弱大豆中致敏因子作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全球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达到1.815亿hm2,转基因植物商业化发展给全球农业和环境带来巨大收益,但是其安全性问题仍然受到广泛争议。目前,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评价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体系,但是各国政府对评价程序的具体要求还存在差异。为了在法律法规层面规范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程序,中国农业部颁布了《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涵盖了详细的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评价内容。本文结合案例分析,对该指南中的食用安全评价部分详细解析和论述了包括营养学、毒理学、致敏性以及非期望效应等安全评价程序,旨在为我国转基因植物的食用安全评价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降低蛋清致敏性的新方法,在不同的微波条件下处理蛋清蛋白,通过SDS-PAGE(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分析分子量变化、圆二色光谱分析二级结构变化、紫外光谱分析三级结构变化、外源性荧光光谱分析疏水性变化、间接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IgG(免疫球蛋白G)结合能力的变化,研究微波对蛋清的影响。研究证实,微波处理降低蛋清蛋白的潜在致敏性,其中400 W/30 s处理后的蛋白显示出最低的IgG结合能力,所有条件下处理后的蛋清蛋白的二、三级结构均发生显著改变。80 W的微波功率下,蛋白质的结构先折叠,该条件下处理30 s后,蛋白结构又展开;当微波功率达到640 W时,处理时间较长的蛋白分子产生堆叠。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变化导致了其抗原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地提供了噪声消除、雨后排水、娱乐和文化服务等诸多生态和社会价值,但也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花粉污染、飞毛飞絮和气味污染等负面影响。笔者以‘高分1号’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的图像分类技术,在获得大连市城市绿地分布图的基础上,使用致敏指数和人口暴露指数分别计算大连市植源型污染分布图与污染人口暴露度。结果表明:大连市城市建筑物密集区致敏指数值相对较低,区域内绿地面积分布不均匀是造成植源型污染致敏指数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污染暴露度与人口居住密度有关,人口居住密度越高则造成各区居民污染暴露越高。  相似文献   
10.
大豆因其丰富的营养和功能特性被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源应用在食品加工和饲料领域。但是,大豆蛋白中含有的多种致敏性蛋白,严重阻碍了他的应用。文中对大豆致敏蛋白的分类、结构特点、去除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就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