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2篇
  免费   412篇
  国内免费   439篇
林业   3097篇
农学   181篇
基础科学   261篇
  2617篇
综合类   3012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1882篇
园艺   229篇
植物保护   783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377篇
  2022年   440篇
  2021年   414篇
  2020年   368篇
  2019年   450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361篇
  2016年   448篇
  2015年   454篇
  2014年   596篇
  2013年   639篇
  2012年   646篇
  2011年   655篇
  2010年   653篇
  2009年   655篇
  2008年   716篇
  2007年   582篇
  2006年   522篇
  2005年   504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8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寻较为合理且高效的石漠化植被修复的治理模式,为今后选择治理石漠化的植被组合提供参考依据.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设置样地,选择3种治理模式:模式一为针叶林(马尾松、柏木),模式二为阔叶林(壳斗类,杂灌),模式三为灌木林(荚蒾、杂灌),分析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土壤养分状况、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模式下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为细菌>真菌>放线菌;模式二治理下的土壤呈弱碱性,土壤养分含量高于其他2种模式,土壤微生物具有更高的多样性,罗尔斯通氏菌菌属(H16)、Gaiella、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Haliangium、子囊菌门(Ascomycoat)、担子菌门(Basidiomycete)、接合菌门(Zygomycota)是其优势菌属,且与土壤中大多数营养物质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石漠化治理效果表现为模式二>模式一>模式三,所以模式二的石漠化治理能力更好.  相似文献   
2.
对桉树迹地自然更新成为杉木林的林分植被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桉树迹地上萌芽生长的杉木成林后,林分生长正常,未因种植桉树而出现异常现象,林下植被生长正常,植被种类差异不明显。因此,针对受冻后的桉树低质低效林,可选择杉木萌芽条数多、生长势较强、分布较均匀的地块进行林分改造。  相似文献   
3.
草原火是草原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子,严重影响着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基于遥感数据,以2015年“4·16”特大草原火灾为例,利用ENVI和ArcGIS等软件,分别对NDVI和GPP指数及火烧严重度下的植被恢复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基于NDVI和GPP指数的火后植被恢复过程表现相似,不同年份植被恢复情况存在一定差异。火灾发生当年(2015年)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状况高于未发生火灾区域,而在火后第1年(2016年)却又稍低于未发生火灾区域,直到火后第2年(2017年),火烧迹地植被基本恢复到火前状态。同时,不同火烧严重度下的植被恢复过程在存在明显差异。草原火灾发生后当年(2015年),中强度火烧下植被恢复最好,其次是轻度,重度表现最差。草原火烧严重度对植被恢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火后第1个植被生长季。在之后的年份里,由于草原更新能力强大,不同火烧严重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不明显。本研究可丰富草原火灾及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等相关研究成果,同时为草原火灾管理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测定林下植被生物量是研究林下植被功能的重要前提,然而林下植被生物量的测定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劳动。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江西省分宜县大岗山实验局山下林场杉木林下植被大致分为5种植被类型,分别不同类型研究林下植被生物量与盖度的关系,可以找到一条测定林下植被生物量的简易途径。  相似文献   
7.
8.
阜康荒漠绿洲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受自然分异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制约 ,通过划分景观样带和选取景观空间格局指标 ,本文重点揭示该区域景观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 1 ) 1 987年至 1 998年间阜康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在洪积扇上增加 ,在冲积平原上下降 ;荒地则刚好相反。林地面积在低山丘陵带和洪积扇带下降 ,在冲积平原上没有变化。牧草地面积在低山丘陵带上升 ,其他各带均下降。城镇面积在各样带上都有所增加 ,水域各带基本不变。 ( 2 )低山丘陵带和洪积扇带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 ,优势度上升 ;而冲积平原则多样性和均匀度上升 ,优势度下降。景观破碎度有增加的趋势 ,表明了人为影响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9.
沙柳林地适宜植被覆盖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主要探讨沙柳林地植被覆盖率与其防网固沙及水文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毛乌素沙地条件下,沙柳林地的适宜植被覆盖率为25%-45%。  相似文献   
10.
青海湖地区植物中常最营养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湖地区各类植被中采集的46种主要植物样品,进行6种常量营养元素的分析测试,得到了区内主要植物常量营养元素的一些特征。为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研究、草原建设、畜牧业发展等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