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郑廷 《花卉》2010,(11):44-45
中国文苑中,有两位巨擘曾受益于毛泽东。一位是鲁讯,其受益于毛泽东的高度评价,以至声誉齐天。另一位是钱钟书,其受益于翻译《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诗词》,由是数免其难。  相似文献   
2.
《湖南林业》2008,(3):21-21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某高官曾许钱钟书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位,钟书一口拒绝不要。我认为在联合国任职很理想,为什么一口拒绝呢?钟书对我解释:“那是胡萝卜。”他不受“胡萝卜”的引诱,也不受“大棒”的驱使。我认为他受到某高官的赏识是命。但他“不吃胡萝卜”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自由意志。因为在那个时期,这个职位是非常吃香的。要有他的聪明、有他的个性,才不加思考一口拒绝。  相似文献   
3.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许多家长最直接的想法是: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优秀,我的孩子怎么这样?同时会怀疑孩子本身有什么问题,而不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问题。这时候,家长就已经进入了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钱仲书的《围城》中来探究他的现代忧患意识,以及这种忧患意识的特征和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基于钱钟书先生所认为的"诱"、"讹"和"化"三种分别关于翻译的功用、易犯的毛病和理想的最高境界,从音译、直译、意译、仿拟和增减等翻译方法的角度探讨广西贺州市著名旅游景区紫云仙境各景点名称里文化词的英译,最后建议旅游文化翻译工作者应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以完成其对外宣传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在《围城》的多层意蕴中,关于哲理层面的分析近年来多集中于“围城”这一哲理意象,但《围城》的哲理意蕴不止于此,它也表现了钱钟书对命运的偶然性和人的盲目挣扎等非理性主义哲学命题的思考,在这一点上,《围城》与现代派学具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7.
钱钟书关注和重视修辞学研究,强调文学的“言外之意”。中国传统的“春秋笔法”的突出特点是“微言大义”和“尚简用晦”,这和钱钟书重视文学的“言外之意”的修辞观是一致的。钱钟书在长期的修辞理论研究和修辞运用实践中非常重视“春秋笔法”,不仅对“春秋笔法”进行修辞解读,开拓了“春秋笔法”的修辞研究,还把这种笔法大量地运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取得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